电缆线路发生运行故障后,应检查故障点附近接地系统是否受损,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
电容器室运行环境温度超过并联电容器装置所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时,应进行通风量校核,对不满足消除余热要求的,应实施改造。
电压切换直流电源与对应保护控制电源取自同一段直流母线且共用直流空气开关。
电压切换直流电源与对应保护装置直流电源取自同一段直流母线且共用直流空气开关。
定期对变电站内及周边飘浮物、塑料大棚、彩钢板建筑、风筝及高大树木等进行清理,大风后应进行专项检查,防止异物漂浮造成设备短路。
定期检查避雷针、支柱绝缘子、悬垂绝缘子、耐张绝缘子、设备架构、隔离开关基础、GIS母线筒位移与沉降情况以及母线绝缘子串锁紧销的连接,对隔离开关支柱绝缘子进行探伤检测检查。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到货验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系统应进行各种工况下的模拟试验,各类脉冲信号发出及接收必须保持功能正常。
断路器出厂试验及例行检修中,应检查绝缘子金属法兰与金属外壳之间部位防水密封胶的完好性。
对车辆应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在行驶前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危及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问题,应及时处理,严禁相关车辆带病行驶。
对已运行的全密封放电线圈应加强绝缘监督,发现受潮现象时应及时更换。
对于110kV变压器,当中性点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185kV时,还应在间隙旁并联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间隙为主保护,避雷器为间隙的后备保护。
对于饱和等值盐密大于0.35mg/cm2的,应单独校核绝缘配置。特高压交直流工程一般需要开展专项沿线污秽调查以确定外绝缘配置。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外绝缘配置应进行海拔修正。
对于分体运输、现场组装的变压器宜进行真空氮气气相干燥。
对于开关柜类设备的检修、预试或验收,针对其带电点与作业范围绝缘距离短的特点,在物理隔离措施的情况下,应继续加强风险分析。
对于实习人员、临时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应强化持证上岗培训,证明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禁止指派实习人员、临时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单独工作。
对于无内熔丝的电容器,一旦发现电容量增大超过一个串段击穿所引起的电容量增大时,应立即进行检修,避免因电容器带故障运行而发展成扩大性故障。
对原设计中电压互感器仅有一组二次绕组,且已经投运的变电站,应积极安排电压互感器的更新改造工作,改造完成前,应在保护屏上利用具有短路跳闸功能的两组分相空气开关将按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装置交流电压回路分开。
二级重要电力客户应具备双回路供电条件,供电电源来自不同的变电站。
非直埋电缆接头的外护层及接地线应包覆阻燃材料,充油电缆接头及敷设密集的10~35kV电缆的接头应用耐火防爆槽盒封闭。
各单位应按照相关规范建设配置完善的消防设施。不可长期占用消防逃生通道和消防车通道。
根据“适当均匀、总体照顾”的原则,采用“网格化”方法开展饱和污秽度测试布点,兼顾疏密程度、兼顾未来电网发展。局部重污染区、特殊污秽区、重要输电通道、微气象区、极端气象区等特殊区域应增加布点。根据标准要求开展污秽取样与测试。
固定接地桩应预设,接地线的挂、拆状态应实时采集监控,并实施强制性闭锁。
光纤柱中包含的信号光纤和激光供能光纤宜采用光纤转接设备,并应有足够的备用芯数量,备用芯数量应不少于使用芯数量。
户外布置变压器的气体继电器、油流速动继电器、温度计、油位表应加装防雨罩,并加强与其相连的二次电缆结合部的防雨措施,二次电缆应采取防止雨水顺电缆倒灌的措施(如反水弯)。
加强对冷却器与本体、气体继电器与储油柜相连的波纹管的检查,老旧变压器应结合技改大修工程对存在缺陷的波纹管进行维修。
加强作业现场反违章管理,健全各级安全保障体系,严肃查纠各类违章行为,积极推广应用远程视频监控等安全管控手段。
交接试验中,应检查瓷绝缘子胶装部位防水密封胶完好性,必要时重新复涂防水密封胶。
开关场就地端子箱内的铜排,通过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缆与电缆沟内的专用铜排(缆)及变电站主地网相连。
开关柜的观察窗应使用机械强度与外壳相当、内有接地屏蔽网的钢化玻璃遮板,并通过开关柜内部熄弧试验。
开关柜应选用LSC2类(具备运行连续性功能)、“五防”功能完备的产品。新投开关柜应装设具有自检功能的带电显示装置,并与手车开关(柜门)实现强制闭锁,带电显示装置应装设在仪表室。
开关柜中的绝缘件应采用隔热性绝缘材料,隔热等级需达到V-0级。
空气绝缘开关柜的外绝缘最小标称统一爬电比距:≥18mm/kV (对有机绝缘),≥20mm/kV (对瓷质绝缘)。
配钳夹式触头的单臂伸缩式隔离开关导电臂应采用全密封结构。传动配合部件应具有可靠的自润滑措施,禁止不同金属材料直接接触。轴承座应采用全密封结构。
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运输时所充气压宜控制在微正压状态。
气体绝缘互感器严重漏气导致压力低于报警值时应立即退出运行。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配备充足的、经国网公司认证认可的、经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和防护用品。
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耐压试验作业空间、安全距离,在GIS电缆终端与线路接地隔离开关之间宜配置试验专用隔离开关,并根据需求配置GIS试验套管。
十八项反措规定,春秋检前开展防误闭锁装置专项隐患排查,分析防误操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消除缺陷和隐患,确保其正常运行。
双机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的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分段断路器应具有防止一段母线带电时闭合分段断路器的防误操作措施。
调度室、控制室、计算机室、通信室、档案室等重要部位严禁吸烟,禁止电取暖。
推行作业人员安全等级认证,建立作业人员安全资格的定期管理和奖惩机制。
为保证继电保护相关辅助设备(如交换机、光电转换器等)的供电可靠性,宜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因硬件条件限制只能交流供电的,电源应取自站用交流配电屏。
为防止地网中的大电流流经电缆屏蔽层,应在开关场二次电缆沟道内沿二次电缆敷设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专用铜排(缆),铜排应与电缆支架绝缘。
为防止地网中的大电流流经电缆屏蔽层,应在开关场二次电缆沟道内沿二次电缆敷设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专用铜排(缆);专用铜排(缆)的一端在开关场的每个就地端子箱处与主地网相连,另一端在保护室的电缆沟道入口处与主地网相连,铜排与电缆支架绝缘。
为防止装置家族性缺陷可能导致的双重化配置的两套继电保护装置同时误动的问题,双重化配置的线路、变压器、母线、高压电抗器等保护装置应采用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
新、改(扩)建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配置应以污区分布图为基础,综合考虑附近的环境、气象、污秽发展和运行经验等因素确定。
新购有载分接开关的选择开关应有机械限位功能,束缚电阻应采用串接方式。新投或检修后的有载分接开关,应对切换程序与时间进行测试。当开关动作次数或运行时间达到生产厂家规定值时,应按照生产厂家的检修规程进行检修。
汛期前应检查变电站的周边环境、地势,保证在恶劣天气(特大暴雨、连续强降雨、台风等)的情况下顺利排水。
严禁在无安全保护的情况下进行高处作业。高处作业人员应培训上岗,凡身体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应定期校核电流互感器动、热稳定电流是否满足要求。若互感器所在变电站短路电流超过互感器铭牌规定的动、热稳定电流值,应及时安排更换。
应加强SCD文件在设计、基建、改造、验收、运行、检修等阶段的全过程管控,验收时要确保SCD文件的正确性及其与设备配置文件的一致性,防止因SCD文件错误导致保护失效或误动。
应由设备运维管理单位定期对灭火装置进行维护和检查,以防止误动和拒动。
用于低温(年最低温度为-30℃及以下)、日温差超过25K、重污秽e级或沿海d级地区、城市中心区、周边有重污染源(如钢厂、化工厂、水泥厂等)的363kV及以下GIS,应采用户内安装方式,550kV及以上GIS经充分论证后确定布置方式。
由一次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等)直接引出的二次电缆经金属管从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引至电缆沟,并将金属管的上端与一次设备的底座或金属外壳良好焊接,金属管另一端应在距一次设备 3~5m 之外与主接地网焊接。
与电力电缆同通道敷设的低压电缆、通信光缆等应穿入阻燃管,或采取其他防火隔离措施。应开展阻燃电缆阻燃性能到货抽检试验,以及阻燃防火材料(防火槽盒、防火隔板、阻燃管)防火性能到货抽检试验,并向运维单位提供抽检报告。
与电力电缆同通道敷设的低压电缆、通信光缆等应穿入阻燃管,或采取其他防火隔离措施。应开展阻燃电缆阻燃性能到货抽检试验,以及阻燃防火材料(防火槽盒、防火毯、阻燃管)防火性能到货抽检试验,并向运维单位提供抽检报告。
运行部门应开展电缆线路状态评价,对异常状态和严重状态的电缆线路应立即停电检修。
运行中的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如发生高压熔断器两相及以上同时熔断或单相多次熔断,应立即更换。
运行中的环氧浇注干式互感器外绝缘如有裂纹、沿面放电、局部变色、变形,应检查及试验。
在GIS电缆终端与线路断路器之间宜配置试验专用隔离开关,并根据需求配置GIS试验套管。
在大雾、毛毛雨、覆冰(雪)等恶劣天气过程中,宜加强重点巡视,可采用红外热成像、紫外成像等手段判定设备外绝缘运行状态。
长期微渗的气体绝缘互感器应开展SF6气体微水检测和带电检漏,必要时可缩短检测周期。年漏气率大于0.5%时,应及时处理。
直流电源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平衡桥和检测桥的接地端以及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柜屏内的交流供电电源(照明、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的中性线(零线)应与保护专用的等电位接地网可靠连接。
值班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并能熟练操作厂站内各种消防设施;应制定防止消防设施误动的措施。
中、低压侧为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且中、低压侧分列运行的变压器,中、低压侧后备保护应第一时限跳开母联或分段断路器,缩小故障范围。
中重污区输电线路悬垂串、3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耐张串宜采用复合绝缘子,330kV以上电压等级耐张串宜采用瓷或玻璃绝缘子。
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及重要的220kV变电站,应采用三套充电装置、两组蓄电池组的供电方式。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必须满足直立安放运输的要求。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继电保护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网络等应按照双重化原则进行配置。任一套保护装置不应跨接双重化配置的两个过程层网络。如必须跨双网运行,则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防止因网络风暴原因同时影响双重化配置的两个网络。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其各节电容器安装时应按出厂编号及上下顺序进行安装,互换时要保证强度。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在运输过程中,应按照相应规范安装具有时标且有合适量程的三维冲击记录仪。变压器就位后,制造厂、运输部门、监理单位、用户四方人员应共同验收,记录纸和押运记录应提供给用户留存。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油浸式变压器和位置特别重要或存在绝缘缺陷的110(66)kV 油浸式变压器,应配置多组分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拆装套管、本体排油暴露绕组或进人内检后,应进行现场局部放电试验。
18、应逐台进行串联电容器单元的电容量测试,并通过电容量实测值计算每个H桥的不平衡电流,不平衡电流计算值应不超过告警值的20%。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运输时应在每辆运输车上安装冲击记录仪,设备运抵现场后应检查确认,记录数值超过10g,应返厂检查。
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避雷器应安装交流泄漏电流监测装置。
110(66)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在出厂和投产前,应采用频响法和低电压短路阻抗法对绕组进行变形测试,并留存原始记录。
110(66) kV及以上电缆主绝缘应开展交流耐压试验,并应同时开展局部放电测量。试验结果作为投运资料移交运维单位。
电气设备停复役申请应充分考虑防止电气误操作的安全要求,其工作流程应满足运维管理部门的规定。
基建、调试、检修等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对所从事的作业任务和过程中涉及的防止电气误操作工作负责。
倒闸操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应有与现场实际相符的一次系统模拟图。
倒闸操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应有专业的操作工具、安全用具和设施(包括对号放置接地线的专用装置)
倒闸操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调度控制中心远方操作应具有完善的防误闭锁措施和可靠的设备状态确认方式。
按操作票逐项唱票、复诵、监护、操作,确认设备状态与操作票内容相符。
操作人员应明确操作任务和顺序,分析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做好记录并核对系统模拟图或电子接线图与设备状态一致,然后签销操作票。
实现顺控操作的系统应具有操作票强制模拟预演功能,预演不通过不得执行该操作票。模拟预演应不影响设备运行。
设备检修过程中进行过调试传动操作的,检修结束后应将检修设备恢复至检修许可时状态移交给当值调控人员。
设备遥控实传调试时,应通知现场人员注意监护,并采取防止误控运行设备的措施。
现场有检修调试等工作时,可以对相关间隔内设备进行遥控操作。
在变、配电站内工作,非运维人员不得将任何形式的接地线带入站内(个人保安线和车辆等使用的接地线经登记后方可带入)。
在线路上或配电设备上工作,工作许可人对本作业班组装拆的接地线的地点和数量正确性负责。
对防误装置的解锁操作分为电气解锁、机械解锁和逻辑解锁。以任何形式全部解除防误装置功能的操作,视作解锁。
强制性防止电气误操作措施是指在设备的电动操作控制回路中并联受闭锁回路控制的接点,在设备的手动操控部件上加装受闭锁回路控制的锁具,防误锁具的操作不得有走空程现象。
在调控端配置防误功能时,应实现对主控站及关联站间的强制性闭锁。
成套高压开关设备(含备用间隔)应具有机械联锁;电气设备的电动或手动操作闸刀必须具有防止电气误操作的强制闭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