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资格刷题搜题APP
下载APP
课程
题库模板
Word题库模板
Excel题库模板
PDF题库模板
医考护考模板
答案在末尾模板
答案分章节末尾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logo - 刷刷题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简答题】

阅读下列几段文字 , 回答文后的问题 。 王国维先生在 《 人间词话 》 中 , 曾说过下面一段话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此第三境也 。 第一种境界所引者为晏殊 《 蝶恋花 》 之句 , 第二种境界所引者为柳永 《 凤栖梧 》 之句 , 第三种境界所引者为辛弃疾 《 青玉案 》 之句 。 若自原词观之 , 则晏殊的 “ 昨夜西风 ” 三句不过写秋日之怅望 ; 柳永的 “ 衣带渐宽 ” 二句不过写别后之相思 ; 辛弃疾的 “ 蓦然回首 ” 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 。 这些词句与所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 其相去之远真如一处北海一处南海 , 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势 , 而王国维先生竟比并而立说 , 其牵连绾合之一线只是由于联想而已 。 “ 联想 ” 原为诗歌创作与欣赏中之一种普遍现象 。 就创作而言 , 所谓 “ 比 ”, 所谓 “ 兴 ”, 所谓 “ 托喻 ”, 所谓 “ 象征 ”, 其实无一不是源于联想 , 所以螽斯可以喻子孙之盛 , 关雎可以兴淑女之思 , 美人香草 , 无一不可用为寄托的象喻 , 大抵联想愈丰富的 , 境界也愈深广 , 创作如此 , 欣赏亦然 。 不过欣赏者之联想与创作者之联想又微有不同之处 。 创作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自己抽象之感觉 、 感情 、 思想 , 由联想而化成为具体之意象 ; 欣赏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作品中所表现的具体的意象 , 由联想而化成为自己抽象之感觉 、 感情与思想 。 创作者的联想我们可以找到两个简明的例证 , 其一是李后主 《 清平乐 》 词中的二句 ,“ 离恨恰如春草 , 更行更远还生 ”; 其二是秦少游 《 减字木兰花 》 词中的二句 ,“ 欲见回肠 , 断尽熏炉小篆香 ”。 自 “ 离恨 ” 到更行更远还生的 “ 春草 ”, 自 “ 回肠 ” 到熏炉断尽的 “ 篆香 ”, 这当然是联想 。 而 “ 离恨 ” 和 “ 回肠 ” 是抽象的感情 ,“ 春草 ” 和 “ 篆香 ” 则是具体的意象 , 使读者自此具体之意象中 , 对抽象之感情 、 感觉 、 思想 , 得到鲜明生动的感受 , 这是创作者之能事 。 至于欣赏者的联想 , 则我们自 《 人间词话 》 本书中就可以另外找到两个例证 , 其一是评南唐中主 《 摊破浣溪沙 》 词的话 , 王氏云 :“" 菡萏香销翠叶残 , 西风愁起间 ’,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 其二是评冯延巳 《 鹊踏枝 》 词的话 , 王氏云 :“" 终日驰车走 , 不见所问津 ’, 诗人之忧世也 ," 百草千花寒食路 , 香车系在谁家树 ’ 似之 。” 自 “ 菡萏香销翠叶残 ” 到 “ 美人迟暮 ”; 自 “ 百草千花寒食路 ” 到 “ 诗人之忧世 ” 当然也是联想 , 而 “ 菡萏香销 ” 和 “ 百草千花 ” 是具体的意象 ,“ 美人迟暮 ” 之感和 “ 诗人忧世 ” 之心则是抽象的感情 , 自作品具体之意象中 , 感受到抽象的感情 、 感觉和思想 , 这是欣赏者之能事 。 这种由彼此之联想而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构成的相互触发 , 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感应 , 而且这种感应既不必完全相同 , 也不必一成不变 , 只要作品在读者心中唤起了一种真切而深刻的感受 , 就已经赋予这作品以生生不已的生命了 , 这也就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最大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 当然 , 我这样说也并不是以为欣赏单只着重联想 , 而便可以将作者之原意完全抹煞而不顾 , 我只是以为一个欣赏诗歌的人 , 若除了明白一首诗的辞句所能说明的有限的意义之外 , 便不能有什么感受和生发 , 那么即使他所了解的丝毫没有差误 , 也不过只是一个刻舟求剑的愚子而已 ; 但反之亦然 , 若一个欣赏诗歌的人 , 但凭一己之联想 , 便认定作者确有如此之用心 , 那么即使他所联想的十分精微美妙 , 也不过只是盲人摸象的痴说而已 。 所以我以为对诗歌之欣赏实在当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 其一是要由客观之理性对作品有所了解 , 其二是要由主观之联想对作品有所感受 。 《 人间词话 》 三种境界之说 , 当然只是王国维由一己主观之联想所得的感受 , 但王氏的可贵之处则在他并不将一己之联想指为作者之用心 , 就在这一段三种境界之说的后面 , 王氏就曾自作说明道 :“ 遽以此意解释诸词 , 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这种态度就比专以寄托说词的清代常州诸老明达得多了 。 而且这种说词的方法还有一点好处 , 就是他能以他自己的感受给其他读者一种触发 , 将其他读者也带入了一个更深广的境界 , 虽然每个人之所得仍不必尽同 , 但每个人却都可以各就其不同的感受而加深加广 , 这种触发的提示岂不是极可贵的么 ? ( 节选自叶嘉莹 《 谈诗歌的欣赏与 〈 人间词话 〉 的三种境界 》, 有删减 ) 1. 关于王国维 《 人间词话 》 的 “ 三种境界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王国维引用三位词人的词句喻指三种境界 , 是因为词人能以习见之物事现其未见之情思 , 联想丰富贴切 。  B: 词人以 “ 昨夜西风 ” 等词句形象描写不同情绪 ; 王国维又引用这些词句来描述三种境界 , 这是欣赏者的联想 。  C: 王国维用前人词句来描述三种境界 , 是他在前人词句感发下而产生的联想 , 这种联想真切而独特 。  D: 王国维三种境界的联想赋予了前人词句以更强的生命力 , 也带给后来的读者更为丰富的联想与感受 。 2. 下列关于 “ 创作者的联想 ” 和 “ 欣赏者的联想 ” 的理解与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在创作过程中 , 创作者运用 “ 比 ”“ 兴 ”“ 托喻 ”“ 象征 ” 等源于联想的手法 , 将自己的抽象之感觉 、 感情 、 思想化为读者更易于接受的具体之意象 。  B: 如果说创作者的联想是由此及彼的 , 那么欣赏者的联想就是由彼及此的 , 尽管后者与前者的过程相反 , 但其目的都是指向抽象的感觉 、 感情与思想 。  C: 欣赏者的联想由创作者所描写的具体意象引发 , 而联想的过程与内容又能充分体现欣赏者的主观感受与思想 , 不再受创作者所提供的具体意象影响 。  D: 两者在作者与读者间形成的微妙感应既不必完全相同 , 也不必一成不变 , 作品只要在欣赏者心中唤起真切而深刻的感受 , 就会有强大生命力 。 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A:“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反映了欣赏者对同一意象的联想差异 , 强调了欣赏者的主观联想对作品意义的决定作用 。  B: 本文采用引用 、 比较等论证方法 , 以王国维 《 人间词话 》 中的 “ 三种境界 ” 说为例 , 明确了创作联想与欣赏联想的异同 。  C: 真正欣赏诗歌作品的人 , 其针对作品的联想并非胡思乱想 , 而应具备两个条件 : 对作品真有所了解 , 对作品真有所感受 。  D: 王国维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从前人诗词中生发出 “ 人生境界 ” 这一独特联想 , 更在于他谦逊的态度给后人树立了榜样 。

手机使用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反馈
收藏 - 刷刷题收藏
举报
刷刷题
参考答案:
举一反三
相关题目: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参考解析:
题目纠错 0
发布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单词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