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对计划实施、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等进行过程、质量等控制,并为( )提供数据依据。
铁路货车检修信息全过程共享,共享运用安全监控信息,系统能为提供待检铁路货车的( )等全部历史信息,在检修过程中各工序之间、各管理层之间信息共享。
摇枕、侧架、车钩、钩尾框、()等有规定的零部件焊修后须进行热处理。
制动缸检修时()
C.
制动缸活塞推杆应取出检查,杆体异常磨损时修理。
制动装置组装后,须进行单车试验。()及制动、缓解感度试验可在整车落成前进行。
自备铁路货车段修验收时,应核实维修单位提供的该车《企业自备铁路货车注册登记表》的有关内容,核查自备铁路货车定检日期;检修非合同签约单位的自备铁路货车时,应核对有关文件、电报、调度命令;对( )自备铁路货车的不予验收。
原为拉铆结构组装的配件,重新铆装时仍须为拉铆结构。铆接后零部件的接触面间须严密,在距铆钉中心50mm范围内用0.5mm的塞尺测量,不得触及铆钉杆。
除基础制动装置外,圆销或螺栓焊固的部位可不装开口销。
段修单位要按本规程的规定,规范检修标记管理,执行检查、修理、检验标识的规定。
事故车不得直接转段修,须消除事故造成的故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送段修。
原车采用拉铆销连接的防脱落结构的,仍采用原车连接结构。拉铆销分解、组装采用专用的机具,可以使用气割等加热方式进行分解。
测量钢板厚度以深入边缘15mm处为准(包括铸钢件平直处厚度)。
扶手、扶手座及各圆钢制杠杆托裂纹或弯角处损伤时焊修。
腐蚀测量部位:翼板以全宽的50%处为准,腹板以腐蚀最深处为准,均测量原厚度的减少量。边缘腐蚀或个别腐蚀凹坑超限时,不作腐蚀深度的测量依据,但须焊修。
两根中梁(牵引梁除外)的相对补强板两端部均须错开200mm及以上。
冲击座裂纹长度不大于裂纹部位截面宽度的50%时焊修,大于时更换;变形大于20mm时分解后调修。
棚车车门处脚蹬原为铆结构者仍须铆装。1、4位脚蹬的最下一阶处须有筋板,焊装的踏板下面须有护板。
防火板为平板型或曲折型,其厚度应为2~3mm,长度大于850mm,宽度大于400mm。
鞍木与罐体间隙不大于8mm时,可在鞍木托座上加1块长度不小于200mm的钢板调整,钢板与托座接触面须涂防锈漆,并将钢板与托座点焊牢固。
磨耗板须焊装在钩身下平面距钩肩40mm处。有金属磨耗板凹槽者,磨耗板焊修后焊缝处应磨修光滑、边缘倒钝,清除棱角和毛刺。
两侧承台厚度磨耗大于3mm或钩尾销承台磨耗深度大于3mm时更换。
钩尾框为13B型铸造材质时,钩尾销螺栓须装2个平垫圈和∅4×40开口销,螺栓紧固扭矩为40~80N•m。
车钩、钩舌、钩尾框、缓冲器须涂打车间简称、检修年月标记。
安装制动梁安全链螺母时,须装弹簧垫圈或背母;制动位的安全链松余量:槽钢制动梁为30~60mm,组合式制动梁为40~70mm。
转向架组成后,须经过下部限界检查。各垂下品与轨面最小距离:钢轨内侧为60mm;钢轨外侧为80mm;闸瓦插销为25mm。
制动梁的闸瓦插销环、闸瓦插销、闸瓦、滚子须全部分解。闸瓦插销、闸瓦、滚子应集中检测。
制动杠杆、拉杆、圆销、垫圈应集中检测、加修。各零部件须检查,对有限度要求的零部件须逐件逐项测量。制动圆销、衬套材质、型号须符合规定。
手制动机定滑轮、动滑轮组装时,圆销型号与原车一致。扁孔圆销的窜动量应为3~10mm。原采用螺栓或拉铆销组装且状态良好时,可保持原连接方式。
法兰、管吊组装时,同一法兰或管吊上的两个螺栓应紧固。法兰螺栓紧固后,两法兰面长度方向中部不得接触。
车体及底架新截换、新挖补、新补强部分、新换零部件和加热调修的底架、车体钢结构及铆接零部件金属结合面组装前须涂防锈漆,外露部分须涂防锈漆及面漆。
制动软管总成及闸调器检修日期标记,操纵阀检修车间简称及检修年、月,脱轨制动阀检修标记,传感阀检修标记应按15号涂打。
罐车押运间须在内端墙适当高度涂打固定备品表,备品表规格为560mm×300mm,标题字号40号、表内字号30号。
整车落成后应在符合要求的轨道上进行检测,落成工位设置应与转向架、钩缓装置等关键零部件检修流水线衔接顺畅。
除以下情况外,现车装用的缓冲器型号须符合原结构要求:ST型缓冲器可换装为MT-3型缓冲器,MT-2型缓冲器可换装为HM-1或HM-2型缓冲器,MT-2型缓冲器与MT-3型缓冲器可互换;装用MT-3型缓冲器时须配套装用凹槽型冲击座。
16型车钩弹性支撑装置组装后,弹性支承托板上平面(不含磨耗板)至冲击座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97mm。
钩提杆弯曲部位与手制动轴托上、下部和水平距离均须大于20mm。
上、下心盘之间的螺栓与铆钉垂直相对距离不小于5mm;上心盘底座平面与下心盘立棱间距不小于3mm。
铁路货车装用转8A型、转D21型转向架时,同一转向架左、右旁承间隙之和为8~12mm,且任一侧不小于4mm。
转8A型承载斜楔的弹簧支撑面须不高于摇枕弹簧支撑面1~6mm。
转K2型整体式斜楔主摩擦面磨耗限度高度标记为19.1mm,空车状态下超出摇枕上平面时,须将斜楔、侧架立柱磨耗板和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或分离式斜楔插板成套更换。
下作用车钩钩提杆手把下端面至钢轨上平面的距离须大于380mm。
人力制动机拉杆及托与摇枕、固定支点、牵引梁间须有3mm间隙。
厂修同一端梁最外侧上平面与轨面的垂直距离左、右相差不大于12mm(无端梁上盖板的车辆,可换算成在两侧梁下平面处测量)。有棚顶车辆车体倾斜不大于20mm。
厂修安装RFC型牵引杆相邻两牵引梁上平面距轨面高度差不大于20mm。
厂修圆销与垫圈焊固时,焊缝长度须大于圆销周长的1/2,垫圈与组装件间须有1~3mm的轴向间隙。
厂修牵引杆尾销孔后壁与尾端部距离小于83mm时堆焊后磨修,小于77mm时更换。
厂修HN-1型缓冲器自由高小于570mm时按要求进行大修。
按照“信息共享,过程控制,逐级负责”的基本要求,依据铁路货车技术信息库,铁路货车技术管理数据资源实时、完整,数据存储规范、统一,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信息分析准确、快捷。
应以铁路货车为载体系统建立铁路货车从扣车到修竣的全部电子档案,一车一档。
防盗底板破损、裂纹时更换,变形时调修。附加底板破损、裂纹、变形时修理或更换,更换附加底板时不得伤及车体或底架母材。
大修零部件送修单位应填写入厂交接记录单,随大修配件送达大修单位,送、收双方交接签认。送修的大修配件应为分解下车的原始技术状态,不得拆卸。
检修记录应实现档案化管理,一车一档。段修单位应设置检修记录存放室,建立记录查询及HMIS查询系统,存放室应有管理人员。
事故车不得直接转厂修,须消除事故造成的故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送段修。
棚车和其他车辆工作室、押运间的内侧墙板、内端墙板及车内顶板,须从上、下部或两侧分解至外金属板未锈蚀部位,PVC板、热塑性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竹质内衬板和顶板、玻璃钢顶板能判断未腐蚀者可不分解。
60t级敞车的小横梁腹板、下翼板在距侧梁150mm范围内腐蚀深度大于30%且不大于50%时可补角形补强板,腐蚀大于50%时截换或更换。
集装箱平车、共用车锁头与锁头挡铁两侧间隙之和不大于4mm。
各型敞、棚车缓解阀拉杆吊座孔边缘距离不小于7mm。
联锁套头、联锁套口裂纹长度不大于50mm且深度不大于6mm时,焊后磨修,大于时更换。
装有制动软管吊链的铁路货车,防跳插销可安装在制动软管吊链的第二个链环中。
提钩链及链蹄环裂纹或腐蚀、磨耗大于直径的50%时更换。
钩尾框托板上焊装的磨耗板更换时,两侧端部各施以30mm长的段焊。
DZ3型侧架两凸台间距小于154 mm时,堆焊修复至原型。
DZ3型侧架橡胶堆支撑面定位孔磨耗直径大于Φ44 mm时修复至原型Φ41 mm。
铸钢摇枕横裂纹不大于100 mm或纵裂纹时焊修,大于时更换。
组装斜面磨耗板前DZ1型、DZ3型摇枕斜楔摩擦面基准面须平整,不符时须堆焊后磨平。
转8AG、转8G型旧型常接触旁承下旁承调整垫板数量为1~2块。
同一组两级刚度摇枕弹簧内外圈自由高度差:DZ2型为35 mm~40 mm。
D45型落下孔车装用的HEA型车轮可用HESG型车轮替换。
AAR F型、K型轴承压装后,轴端螺栓紧固力矩为570N•m。
有卸荷槽的D1等级修车轴可装用在提速货车上,无卸荷槽的D1等级修车轴不得装用在提速货车上。
120 型空气控制阀用橡胶件自制造之日起至组装使用前的贮存期不超过1 年。
其他型式横跨梁触板规格为175 mm×95 mm。
段修单车试验时,BAB型集成制动装置制动缸活塞行程范围为(57±6)mm。
段修时,DAB型转向架集成制动装置单元制动缸制造或大修时间满6年、外观破损或主要零部件丢失、单车试验作用不良时须送大修。
P70型货车制动管系改造组装时,更换的DN15制动支管组成与主管三通间的间隙应小于1.5 mm。
在检修过程中,任何数据只应输入一次,对其他相关的数据采集及统计分析都由该数据自动生成。
标签丢失时,无防盗底板或附加底板等安装痕迹者,用初次安装程序申请标签,返回车号为原车号时即可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