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馈线自动化适用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核心地区或者供电线路,如A+、A类供电区域电缆环网线路(架空线路不建议采用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同时要求具备( )通信条件。
适用于所有馈线自动化模式的配套开关机构类型为下面哪一种?( )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配套终端后备电源能保证终端运行一定时间:免维护阀控铅酸蓄电池,保证完成( )操作并维持配电终端及通信模块至少运行4小时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对故障点下游非故障区段的恢复供电操作,若只有一个单一的恢复方案,则由人工手动或主站自动向( )发出合闸命令,恢复故障点下游非故障区段的供电。
由边界开关包围故障点所形成的区域就是故障区域,其中处于( )位置的边界开关就是故障隔离需操作的开关。
电压型馈线自动化联络开关自动延时合闸动作逻辑描述错误的是?( )
A.
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后,联络开关会检测到一侧失压,若失压时间大于联络开关合闸前确认时间(XL),则联络开关自动合闸,进行负荷转供,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
B.
若在XL时间内,失压侧线路恢复供电,则联络开关不合闸,以躲避瞬时性故障
C.
若线路为末端故障,联络开关具备Y时间闭锁功能,保持分闸状态,避免引起对侧线路跳闸。
D.
XL时间设置时,应大于最长故障隔离时间,防止故障没有隔离就转供造成停电范围扩大。
下列关于柱上用户分界负荷开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户分界负荷开关操作前应先检查开关操作手柄位置是否为储能位置
C.
分界负荷开关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直接跳闸切除故障
D.
分界负荷开关在发生短路故障时能直接跳闸切除故障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分段开关的Y时限一般配置为( )。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正常运行方式下网络负载率≤( )%
速动型FA系统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终端之间交互各自检测到的接地故障特征量,并进行比对,若( )检测的相关特征信号相反,判断接地故障发生相邻终端所在线路区段内
为保证配电网终端能在变电站保护动作切除故障时可靠启动检测故障,则过流检测定值至少要比出口断路器III段保护动作定值低( )倍
在就地馈线自动化策略中,除变电出线首台开关外,其余参与策略的开关需( )
在自适应综合型逻辑中,在线路正常状态下若发生了永久单相接地故障,非首端开关将( )。
分段开关为断路器时,当馈线自动化完成故障隔离时间为150ms时,为减小停电范围,出口断路器保护时间可设置为( )。
馈线自动化功能属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哪一应用模块()
馈线自动化功能的故障隔离时,以下那种情况不会闭锁开关的遥控操作()
FA故障监听程序,收到分闸信号后,等待保护信号的时间是()
交互模式的FA故障综述界面,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内容()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适用于( )区域的架空、电缆线路。
( )类供电区域架空线路主要通过安装远传型故障指示器实现配电自动化覆盖。
自适应综合型适用范围正确的是( )。
D.
可通过变电站出线开关重合闸次数设置或主站遥控等方式实现两次重合闸
缓动型分布式FA的布点原则是( )
B.
变电站/开关站出口断路器保护不满足级差延时配合条件
C.
通过分布式FA实现联络互投的线路,配电终端馈线自动化模式应一致
电压型馈线自动化分段开关参数整定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时刻不能有2台及以上开关合闸,以避免多个开关同时闭锁导致故障隔离区间扩大
D.
多条干线并列时,主干线优先供电,然后次分干线,再次次分干线
配电线路自动化采用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模式时,为实现故障点的准确定位,线路上所有开关配电终端都必须配置三遥功能。( )
就地馈线自动化是基于主站决策并最终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的过程。( )
一般 C、 D 类区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时,不需要预留变电站主变压器中性点安装消弧线圈的位置( )
对于架空线路,按照三遥标准同步配置终端设备,确保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 )
就地型故障指示器主要用于线路关键节点,远传型故障指示器用于缩小故障区间( )
自适应型馈线自动化可避免运行方式调整对故障处理逻辑的影响。( )
保护、测控合二为一的测控装置电源宜分为装置电源和控制电源两种,独立测控装置的电源仅有装置电源。( )
负荷转供根据目标设备分析其影响负荷,并将受影响负荷安全转至新电源点,提出包括转供路径、转供容量在内的负荷转供操作方案( )
对电压电流型当运行方式调整时,如联络点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设置开关的动作参数( )
考虑到实施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的大部分配电线路备用容量及联络开关的负荷裕度不足于实现负荷转供,因此就地重合式馈线自动化主要完成故障的定位和隔离,故障点负荷侧转供由人工实现。( )
电压电流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站内出线开关重合闸需配置2次重合闸( )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设定来电延时时间原则优先恢复最长支线的供电,再处理其它线路。( )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应用模式,发生故障时如果非连续的故障信号会造成故障区间判断错误。( )
FA过程中,如果可转供容量小于非故障区域需转供负荷量,则FA会停止转供。( )
配电自动化系统中设备挂试验牌不会影响FA动作成功。( )
配电网有独立保护装置、配电终端中涉及的保护功能不能兼顾保护的选择性、灵敏性、快速性和可靠性要求时,则应在保护整定时保证规定的可靠性数要求。( )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功能应与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就地继电保护等协调配合。( )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一次重合闸成功后无法判定故障区间。( )
闭环网络在发生相间短路时,可以根据电流法定位,当本侧开关过流且下游边界开关也过流时,则判断本侧开关至下游边界开关区域未非故障区域。( )
单电源供电时,电流比较故障定位法,当本侧过流且存在上游及下游开关也过流时,则判断故障不在本开关的相邻两侧区域。( )
单环网运行的网架结构中,联络开关一般处于分位状态( )
较电压时间型来比,自适应综合型测策略中,非故障区域的恢复时间较长。( )
就地FA中,开关若存在正向闭锁,正向来电将不合闸。( )
就地FA中,开关若在分位且双侧有电,应禁止合闸并闭锁。( )
使用馈线自动化进行故障隔离时,当环网柜出线发生故障时,需要将进线、出线开关均跳开。( )
使用馈线自动化进行故障隔离时,当环网柜母线发生故障时,需要将进线、出线开关均跳开。( )
自适应综合型中,瞬时单相接地产生的故障记忆应能自动延时复归。( )
架空线路宜采用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电缆线路宜采用集中型馈线自动化( )
各单位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评估工作不得少于( )一次,及时按照好评估结果完成信息的更新、统一并做好相关记录。
反向安全隔离装置的特点是( )。
B.
严格防范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进入管理信息大区;
接入生产控制大区的配电终端均通过( )接入配电主站。
配电加密认证装置对远程参数设置、程序升级等信息采用( )进行签名;对配电终端与主站之间的应用层报文采用( )进行加解密操作。
A.
国产商用非对称密码算法 国产商用对称密码算法;
B.
国产非商用非对称密码算法 国产非商用对称密码算法;
C.
国产商用对称密码算法 国产商用非对称密码算法;
D.
国产非商用对称密码算法 国产非商用非对称密码算法。
配电网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安全防护应坚持( )原则。
B.
一防入侵终端、二防入侵主站、三防入侵一区、四防入侵主网
D.
终端安全为基,主站安全为先,一区安全为本,主网安全为重。
配电终端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有关规定,集成( )
配电终端杂接入生产控制大区时,应实现基于( )数字证书的双向、双重身份认证。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等有关规定,( )应具备安全加密认证功能。
生产控制大区采集应用部分与管理信息大区采集应用部分边界应部署电力专用( )安全隔离装置
安全接入区内纵向通信应当采用基于非对称秘钥技术的( )等安全措施
防火墙策略配置原则规定使用( )设置防火墙过滤规则,也就是在缺省情况下的任何网络连接,只有符合白名单设置规则的数据流可以允许通过
检测工具扫描策略包括自定义扫描、弱密码扫描、( )、快速扫描等,选择相应扫描策略,新建任务后点击开始即可对设备进行扫描
数据隔离组件进行数据报文的( )访问控制,严格限制终端访问应用
安全区边界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禁止任何穿越( )之间边界的通用网络服务。
接入电力监控系统生产控制大区中的安全产品,应当获得( )证明。
以下关于电力系统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B.
物理安全隔离装置(反向型)对传输的数据要进行签名认证
C.
可以使用INTEL指令系统(兼容)的微处理器
以下关于生产控制大区内部安全防护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产控制大区内部允许E-mail服务,但禁止通用Web服务
B.
非控制区内部业务系统允许采用B/S结构,但仅限于业务系统内部使用
C.
生产控制大区重要业务(如SCADA/AGC,电力市场交易等)的远程通信必须采用加密认证机制
D.
生产控制大区应该统一部署恶意代码防护系统,采取防范恶意代码措施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区边界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任何穿越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之间边界的通用网络服务。
电力企业应当定期对关键业务的( )进行备份,建立历史归档数据的异地存放制度。
在《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生产控制类信息系统第三级的介质管理要求中,不当的做法是:( )。
A.
应建立生产控制大区移动存储介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限制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
B.
应对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中的人员选择、打包、交付等情况进行控制
C.
应对存储介质的使用过程、送出维修以及销毁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带出工作环境的存储介质进行内容加密和监控管理
D.
对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应首先清除介质中的敏感数据,对保密性较高的存储介质自行销毁
为了加强配电主站边界安全防护,接入生产控制大区的配电终端均通过( )接入配电主站。
为了实现配电终端的现场运维和安全管理,现场运维终端仅可通过( )对配电终端进行现场维护,且应当采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
配电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方案适用于( )电压等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为实现无线网络与安全接入区之间的隔离,应配置( )。
对于生产控制大区采集应用部分内部的安全防护,应具备配电加密认证措施,对下行控制命令、远程参数设置等报文采用( )进行签名操作。
关于配电加密认证装置的配置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电加密认证装置的登录仅需配置用户名和强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