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资格刷题搜题APP
下载APP
课程
题库模板
Word题库模板
Excel题库模板
PDF题库模板
医考护考模板
答案在末尾模板
答案分章节末尾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logo - 刷刷题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脑卒中题库 - 刷刷题
脑卒中题库
题数
29
考试分类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脑卒中
售价
¥5
手机预览
收藏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去刷题
简介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脑卒中
...更多
章节目录
题目预览(可预览10题)
【简答题】
[1/29]脑栓塞进一步检查
参考答案:

1.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证据,对心源性脑栓塞有提示意义。
2.心脏彩超可证实心源性栓子的存在,对心源性脑栓塞有提示意义。
3.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评价颈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及颈动脉斑块,对颈动脉源性脑栓塞有提示意义。
4.头颅CT或MRI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的改变,后者更支持脑栓塞的诊断。

参考解析:
【简答题】
[2/29]脑血栓形成概述
参考答案:

1.概念脑血栓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这是血栓形成使颅内或颅外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其供血区脑局部缺血、缺氧、坏死软化,造成局限性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
2.常见病因动脉硬化、狭窄和血栓形成,高血压、动脉炎、高凝状态等。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和椎动脉、基底动脉中下段等。
3.临床类型
(1)完全型通常指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者,常为完全性偏瘫,病情一般较严重,甚至昏迷。
(2)进展型局限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小时至数天。
(3)缓慢进展型起病2周后症状仍进展,常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减少侧支循环代偿不良,血栓向近心端逐渐扩展等有关。
(4)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缺血出现的神经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才恢复,最长可持续3周,不留后遗症。
4.临床表现根据急性缺血、缺氧造成脑局部软化、坏死的部位,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大脑中动脉闭塞如主干闭塞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梗死面积较大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甚至死亡。皮层支闭塞时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以面部及上肢为重,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对侧偏身忽视症等体象障碍。深穿支闭塞时内囊部分软化,出现对侧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及偏盲,优势半球受损时,可有失语。
(2)椎-基底动脉闭塞常出现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等症状。主干闭塞时出现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常迅速死亡。脑桥基底部梗死可出现闭锁综合征,患者意识清楚,四肢瘫痪,双侧面瘫、球麻痹,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各种动作,只能以眼球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参考解析:
【简答题】
[3/29]脑卒中概述
参考答案:
脑血管意外又称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一组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依据其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2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

1.局灶性癫痫尤其是单纯部分发作,常表现为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的肢体抽搐,从躯体一处开始,并向周围扩散,多有脑电图异常,脑CT或MRI可发现脑内局灶性病变。
2.梅尼埃病(MenierediseasE.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相似,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常超过24小时,伴有耳鸣、耳阻塞感、听力减退等症状,除眼球震颤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
3.心脏疾病阿-斯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可因阵发性全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晕倒和意识丧失,但常无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ECG、超声心动图和X线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4.其他颅内肿瘤、脓肿、慢性硬膜下血肿、脑内寄生虫等也可出现类似TIA发作症状,应注意排除。

参考解析:
【简答题】
[5/29]脑出血诊断要点
参考答案:
1.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
2.多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3.发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精神症状。
4.急速发生昏睡至昏迷。
5.发病时常有反复呕吐和头痛。
6.脑脊液可为血性和压力增高。
7.头颅CT呈高密度改变。
参考解析:
【简答题】
[6/2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要点
参考答案:

1.中老年人。
2.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1)颈动脉系统TIA发作性偏瘫或单肢轻瘫最多见,主侧半球病变可出现失语。亦可出现面部、单上、下肢或偏身麻木及感觉障碍、一过性失明、同向偏盲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的症状为阵发性眩晕伴恶心、呕吐。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复视、眼震、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交叉瘫等。
3.发作突然,历时短暂,一次发作持续数秒至24小时。
4.症状完全恢复,不留神经功能缺损。
5.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合一定血管供应区的脑功能障碍。

参考解析:
【简答题】
[7/29]脑血栓形成进一步检查
参考答案:
1.血压、血糖、血脂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以便对相关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头颅CT或MRI是临床确诊脑梗死的最重要方法。多数脑梗死病例在发病24-48小时后脑CT逐渐显示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低密度影。而在脑梗死数小时内病灶区即有MR信号改变。
3.TCD可发现颅内外动脉的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或血栓形成。
4.脑血管造影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可显示动脉炎、烟雾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
参考解析:
【简答题】
[8/2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脑血管扩张剂及扩容剂、抗血小板聚集剂、抗凝治疗、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中医药治疗。
3.外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剥离-修补术、颅内-外血管吻合术。

参考解析:
【简答题】
[9/29]脑出血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

1.有条件做CT检查时应与脑梗死鉴别(参见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诊断)。
2.对发病突然、迅速昏迷且局灶体征不明显者,应注意与引起昏迷的全身性中毒(酒精、药物、CO)及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低血糖、肝性昏迷、尿毒症)鉴别,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头颅CT无出血性改变。
3.外伤性颅内血肿多有外伤史。
4.老年人脑叶出血若无高血压及其他原因,多为淀粉样血管病变所致。
5.血液病及抗凝、溶栓治疗引起的出血常有相应的病史或治疗史。
6.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引起者,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检查常有相应发现,瘤卒中常表现为慢性病程中出现急性加重。

参考解析:
【简答题】
[10/29]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
1.脑出血(参见脑出血的诊断)深昏迷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易鉴别,脑出血多有高血压,伴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
2.颅内感染各种类型的脑膜炎如结核性、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等,虽有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但常先有发热,CSF化验提示感染而非出血可以鉴别。
3.瘤卒中或颅内转移瘤详细的病史、CSF查到瘤细胞和CT扫描可以区别。
参考解析: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单词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