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资格刷题搜题APP
下载APP
课程
题库模板
WORD模板下载
EXCEL模板下载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logo - 刷刷题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儿科专业题库 - 刷刷题
儿科专业题库
题数
89
考试分类
贵州住院医师病理科>儿科专业
售价
¥10
手机预览
收藏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去刷题
简介
贵州住院医师病理科-儿科专业
...更多
章节目录
题目预览(可预览10题)
【单选题】
[1/89][单选,配伍题] 表示曾经感染过结核的反应为()
A.
1岁婴儿,未接种过卡介苗,硬结直径为10mm
B.
年长儿,硬结直径为5~lOmm,1周仍未消失
C.
硬结直径小于5mm
D.
硬结直径为5~10mm,2~3天消退
E.
硬结直径大于或等于20mm,7天未退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这是一组记忆应用题,需对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和阴性反应的判断标准以及临床意义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来答题。错选率不十分高,尤其题42,但题40和41则各有10%的左右的错选率。结核菌素试验的基础是机体接触过结核菌体蛋白的抗原后,对该抗原产生了免疫反应,当皮下注射结核菌素后则注射局部可产生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自然的结核感染4周后可产生反应,其反应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和结核病灶活动性相关。卡介苗接种和自然感染一样也是导入了抗原,只是其产生反应较自然感染为弱,因此,也会对结核菌素产生皮肤反应。了解了以上原理就不难记住不同皮肤反应所反映的结核感染状态。第40题的错选率不高,无错选A和E者。错选B是未考虑接种卡介苗的反应需与自然感染者相区别。接种卡介苗者反应较弱,硬结直径多为5~9mm,且阳性反应持续时间短,2~3天即消失;而自然感染的阳性反应持续时间较长,可达7~10天或更长。B选项硬结范围也在5~10mm,但1周仍未消失,错选此项者是未注意硬结消失时间对自然感染和卡介苗接种后的鉴别意义。第41题的错答率较高,对此题应先明白题目强调的是"曾经"感染过结核,亦即目前病灶并不处活动状态。此题无错选C和E,但有错A和D。错选A者,可能只注意了硬结范围是10mm,认为不是强反应,但未注意其前给的2个条件:①1岁儿;②未接种过卡介苗,这种情况下,阳性反应时一般应考虑是新感染。错选D者,也只注意了硬结大小,而未注意2~3天消退,其错的理由同第40题的分析。对第41题的正确选择应是B,硬结范围属阳性,但轻;7天未消退,不支持卡介苗反应;同时结合年龄需考虑是以往感染可能性最大。第42题错选者极少,大多数选对了E,但是作为A是否也可以选择呢A的情况,应属阳性反应,但属轻度反应,应考虑有结核感染,但不能属活动状态,第10题强调的是"活动",而非只是诊断结核感染有和无的问题。

【单选题】
[2/89][单选,配伍题] 少哭少吃少动,抽搐,T35℃,前囟饱满,双眼凝视,面色灰,呼吸促,皮肤黄染,肝、脾肿大,诊断首先考虑()
A.
新生儿肺炎
B.
新生儿败血症并发脑膜炎
C.
新生儿低钙血症
D.
新生儿颅内出血
E.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这两道B型题均为综合应用题。学生必须应用学过的多种新生儿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数据综合分析,判断题中所给的病例最可能患的是什么疾患。错答率比较高。第14题的病例临床表现为反应低下(少吃少哭少动),体温低、面色灰、呼吸促、黄疸及肝脾肿大,这些都支持重症感染败血症的诊断,伴发抽搐,前囟饱满,双眼凝视,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故应首先考虑新生儿败血症并发脑膜炎。错答最多的是E新生儿胆红素脑病。B新生儿败血症并发脑膜炎和E新生儿核黄疸两者的确有很多相似和交叉之处,胆红素脑病除皮肤黏膜黄染外也常有肝脾肿大,双眼凝视,抽搐等表现,但罕有体温低,面色苍灰的情况;胆红素脑病警告期反应低下,尚未出现抽搐,至痉挛期频发抽搐,角弓反张,可有呼吸暂停,黄疸为重度,不似本例中反应低下与抽搐同时发生;此外,题中也未给以皮肤黏膜重度黄染的提示,因此E可以排除。少数错答D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学生可能是注重了患儿抽搐、前囟饱满、双眼凝视等临床表现,但颅内出血不会有肝脾肿大,黄疸在出血期后才出现,体温一般正常。因此D选项也可排除。第15题的病例是早产儿,出生时有窒息(Apgar-评分4分为青紫窒息),次日出现反应低下、发绀、呼吸不规则,肌张力低,前囟紧张和对光反射迟钝,拥抱反射消失,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可排除感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无黄疸描述,可除外胆红素脑病。结合患儿血红蛋白值低下提示有潜在活动性出血,结合早产和窒息史应考虑诊断为颅内出血。本例早产和窒息为病因,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均支持本诊断,错答者主要选了B和E,理由已如上述:败血症无产前产时感染的证据,肝脾不大,血象不支持;核黄疸则题中无关于黄疸的描述且肝脾不大,证据不足。

【单选题】
[3/89][单选,配伍题] 7个月小儿,身长65cm,体重4.5kg,应考虑()
A.
体重低下
B.
生长迟缓
C.
体格正常
D.
肥胖
E.
瘦弱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这是一组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以及肥胖的诊断标准的理解和记忆。第13题错选率较高,错选项B、C或D均有入选。第14题错选率低。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是儿科学基础,也是重点和难点之一。对于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的认识,有些学生容易进入误区。一些学生认为很简单,只要记住几个公式就可以;一些学生则觉得太难、似乎没有标准,而无所适从。因此,碰到这类问题不是按公式计算,就是胡乱作出选择。事实上,小儿生长发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小儿体格发育的正确评价,包括横向和纵向方面。题目给出的选择只要求横向,因此要有合适的人群参考值或相应的生长曲线。但本题目中没有提供人群参考值,只能按公式计算标准值,然后根据营养不良分型和分度的定义,以及肥胖的诊断标准来作出判断。对于营养不良来说,体重低下是指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1个标准差;生长迟缓指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1个标准差;消瘦则指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1个标准差。对于肥胖症,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的20%以上。理解上述这几个概念的定义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分析。第13题,先估计7个月小儿的标准身长和体重:出生时平均身长50cm,前3个月生长高速,约增长11~12cm,与后9个月增长量相当,因此7个月小儿,按标准估算,身长=50+(11~12)+(11~12)÷9×(3~7)=(66~67)cm;出生时平均体重3kg,7个月小儿,按标准公式估算,体重=6(kg)+7×0.25(kg)=7.75(kg)。题干中给出的7个月小儿,身长65cm,与7个月标准身长(66~67cm)相近,因此可排除B项生长迟缓;体重4.5kg,则与标准体重7.75kg相差2.25kg(29%,2个标准差以上),因此可以肯定有体重低下,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同时可排除C和D。第14题,也先估计3岁小儿的标准身长和体重:身长=年龄×7+70(cm)=3×7+70(cm)=91(cm),体重=年龄×2+8(kg)=3×2+8(kg)=14(kg)。由于题目给出的3岁小儿身长100cm,较标准值(91cm)高出9cm(约10%),因此不能直接将其体重32kg与标准值14kg比较,造成体重高于标准值18kg(约130%)而作出极度肥胖的诊断。应先计算100cm身长相当于哪个年龄的标准值,从身长公式很容易计算出此年龄约4.5岁。再计算出4.5岁的标准体重17kg,再将给出患儿的体重32kg与17kg比较,高出15kg(88%),而作出极度肥胖的正确诊断,而以D作为正确选项。

【单选题】
[4/89][单选,配伍题]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特点是()
A.
年龄3个月,起病急,突然喘憋,气促,肺部体征以哮鸣音为主
B.
年龄1岁,起病急,咳嗽频繁,稽留热,气促,肺部体征不明显
C.
年龄1岁,起病急,咳嗽,弛张高热,气促,肺部体征出现早
D.
年龄7岁,起病较缓,咳嗽明显,中度发热,全身酸痛,肺部体征不明显
E.
年龄7岁,起病缓,咳嗽,低热,一般情况好,肺部中湿啰音不固定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这是一组记忆理解题,此记忆为主,但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易发生错误。第35题的错判答案依次为B、C、D、E,但总的错答率低于第36题。第36题的错答率达50%,错判答案依次为B、E、C、A。教材中叙述了各不同病因肺炎各自的特点,缘于不同宿原体的性质、毒力及其所致肺部病理损害定位和性质的不同。但是因都是肺炎,又具有相同之处。因此,解此题需着眼二处,第一是归纳肺部不同病理改变和临床体征的关系,第二是不同病原体与病理关系。在此基础上斟酌题目的结构和提示。如小支气管近内膜上皮炎症所致内膜的水肿,坏死(细脱脱落形成上皮栓)可引起细支气管内膜狭窄,临床表现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而呈现喘憋,缺氧,听诊有哮鸣音。这在合胞病毒肺炎最突出,可半或不伴湿啰音,但腺病毒和小婴幼儿的支原体肺炎时也可呈此改变。细湿啰音则必然反映了肺泡内的炎性渗出,是肺炎诊断重要体征,细菌性肺炎体性征出现早而典型。肺泡间质炎(间质性肺炎)则因肺泡间质水肿影响了氧交换使气促明显,但在早期肺泡内尚无炎性渗出,故呼吸困难和气促明显,但无啰音呈大反差为其临床特征。这最常见于腺病毒肺炎,但也可见于间质性肺炎的合胞病毒肺炎和婴幼儿的支原体肺炎。不同病原体所致发热的热型不同,化脓性细菌多引起弛张热(如金葡菌),腺病毒多致稽留热,肺炎支原体则热型不定。诊断还应注意好发病年龄:合胞病毒以婴儿为主,腺病毒肺炎为婴幼儿,而肺炎支原体肺炎则不同年龄症状不一。在了解以上异同后再分析题目便不难作出正确答案。答案A~E分别给以的限定条件是;年龄,起病的急、缓,咳嗽严重度,热型以及肺部体征。每一条中都有其突出与其他条项不同之处。"A"宜考虑为合胞病毒肺炎或(婴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但以前者可能大,"B"应考虑为腺病毒肺炎,"C"为金葡菌肺炎可能大,"D"则以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能大,而"E"则不是肺炎,因体征是不固定的中湿啰音,肺炎则应是固定的细湿啰音。对第35题错答B、C者是完全未记住合胞病毒肺炎特征,因此二条的热型和肺部体征均不符合。错答"D"者,首先未注意年龄,是学龄儿,其他的特征也不符。错答"E"则是概念错误,未掌握肺炎应具的湿啰音特征。第36题错答B,是抓住了"肺部体征不明显",但忽略了年龄,肺部体征不明显是年长儿支原体肺炎特征。错答C者是未注意本条较突出地异于其他条的"肺部体征出现早",这不可能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征。综上,本题只有在以病理为线索,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注意题目给出的各条中限定条件突出之处作鉴别才能避免错误。

【单选题】
[5/89][单选,配伍题] 婴幼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表现是()
A.
阵发性咳嗽
B.
喘息反复发作
C.
犬声样咳嗽
D.
喘憋明显
E.
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单选题】
[6/89][单选,配伍题] 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值()
A.
PaO250mmHg
B.
PaO2<60mmHg.PaCO2<50mmHg
C.
PaO2<70mmHg.PaCO2<50mmHg
D.
PaO265mmHg
E.
PaO2=90mmHg.PaCO2=40mmHg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这是一组记忆题,考核学生对小儿动脉血液气体分析的知识,22题错选率不高,主要错选D;23题错选率依次为D、B、C。对此题的正确回答首先要记住血氧分压和CO2分压正常值和呼吸衰竭分型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再分析题目所给两种气体分压的不同组合。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动脉血内氧所占压力的部分,正常值为10.64~13.3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示动脉血内溶解状态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压力,2岁以内小儿PaCO2为4~4.67kPa(30~35mmHg),2岁以上为4.67~6.OkPa(35~45mmHg)。Ⅰ型呼吸衰竭:即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有低氧血症,但不伴CO2明显潴留。PaO2<6.65kPa(50mmHg),PaCO2基本正常,见于呼衰早期和轻症。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伴CO2潴留,PaO26.65kPa(50mmHg),见于呼衰晚期和重症。分析题目所给条件:A和D选项PaO2降低,PaCO2升高,示低氧伴CO2潴留。B和C选项血氧和CO2分压均降低,E选项为正常。因此,对34题只有在A和D中选择,D虽血氧降低,但不低于呼衰的临界值(50mmHg),可见必需选A。第33题错选D者,除未记住正常值外,应注意的是PaO2及PaCO2正常值均有一定的数值范围,而题中所供选择的答案,无论有大于或小于某值者,均无范围,因而不可能是正常值,这也是判断技巧。第34题错选B、C、D者主要是未记住判断呼衰的50mmHg这一关键性数字,而错答B和C者还未注意Ⅱ型呼衰应伴有高碳酸血症,PaCO2不可能是小于某值,而只能是大于某值。要点:①记住50mmHg(6.65kPa)这数值;②呼衰必有低氧血症,两型呼衰都需PaO250mmHg。

【单选题】
[7/89][单选,配伍题] 小孔型室间隔缺损()
A.
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收缩期杂音
B.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杂音
C.
X线示肺血减少,心脏呈靴形
D.
X线示肺血增多,右房右室大
E.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收缩期杂音4/6级,X线示心脏大小正常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这是一组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生理的掌握。错选率不高,尤其是第54题,主要错选是法洛四联症选E,少数选D或A;小孔型室间隔缺损较多选D,少数选C或A。本组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知识,杂音的位置和强度,肺血流和心脏结构的改变。要掌握杂音的位置,应对先天性心脏病杂音产生的部位以及杂音在体表对应的位置有比较清晰的理解。杂音是由于异常的血液分流形成湍流而产生的:小孔型室间隔缺损发生在肌部,因此,位置偏低,按分流发生在室间隔缺损部位来看,杂音在体表的对应位置应该是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理解到了这点,就很容易将选项A至D均排除。同时,要明白的是,由于杂音的强度并不与缺损大小成比例,而主要取决于血液湍流及其引起血管或心脏壁振动的强度。小缺损由于左向右分流时要克服的阻力大,左右心室压力阶差大,分流的血液湍流速度快,产生的杂音强度会比大缺损的还强。但很小的缺损时杂音会很弱甚至听不到杂音(小至几乎不产生分流)。反之,较大的缺损却因分流时阻力小,血流相对的压力及速度不高,使产生的杂音也可以很弱。理解了这一点,在分析选项E时就不会犹豫。部分同学看到选项E杂音的强度为4/6级就不敢确定小孔型室间隔缺损能否产生这么强的杂音,以至不敢选E。肺血流的改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法洛四联症由于右室流出道的狭窄,进入肺动脉的血流减少,肺血减少。室间隔缺损,由于左室压力大于右室,血液向右室分流,肺循环血流增多,肺血增多。由于D是唯一的肺血增多的选项,因此,很容易在分析小孔型室间隔缺损时受此迷惑而错选了D。但如结合选项D心脏结构改变的描述,就可以将其排除。所谓小孔型室间隔缺损是指缺损直径小于0.5cm,左向右分流量很小,小孔型室间隔缺损除了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向心性左室肥厚外(但X线心影大小正常),一般不引起心脏大小的改变。理解这一点在选择E选项时就会更有把握。就算未能记住小孔型室间隔缺损能否引起心脏结构的改变,右房增大是可以明确将选项D排除在外的依据。法洛四联症由于右室流出道的狭窄,右室收缩时,血流排出受阻,部分血流通过室间隔缺损孔流向左室。这样右室后负荷增大,导致右室增大。右室位于心底部,右室增大后使心尖上翘。又由于右室流出道的狭窄,肺动脉充盈不足;位于心腰部的肺动脉段发育落后,肺动脉段凹陷。这样就使心脏呈靴形,可见选项C正好符合。

【单选题】
[8/89][单选,配伍题] 小儿生长发育由快变慢再变快的是()
A.
神经系统
B.
心血管系统
C.
体格
D.
生殖系统
E.
淋巴系统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单选题】
[9/89][单选,配伍题] 克汀病可表现为()
A.
特殊外貌,智力低下,关节过伸,第5指单褶
B.
特殊外貌,智力低下,四肢短,皮肤粗厚而冷
C.
特殊外貌,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肝脾肿大
D.
特殊外貌,智力低下,反复抽搐,尿有霉臭味
E.
表情呆滞,智力迟滞,面色蜡黄,头和舌震颤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这是一组记忆应用题,考核对几种常见的可致智能损害的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鉴别诊断,错选率约18%。本组题虽属记忆题,各病的共同特征都是智能低下,但如我们从理解角度,了解不同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就不难鉴别。智能发育有赖于大脑有足够数量分化完好的神经元以及良好的髓鞘发育,前者在6个月之内是关键时期。多种.先天性疾病,因其缺乏促进脑细胞分化的重要物质或是有害代谢产物影响而可致智能低下。此外,由于缺陷的物质不一,除脑受损外,还会有器官特异性损害,而表现出不同病的其他特征而作为临床鉴别的依据。题目所给条件中,A至D均有特殊外貌和智能低下,但并未具体给出其外貌的特征,而是给以了外貌以外的特异改变的条件。第26、27题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可致智能低下的先天性疾病,第28题,苯丙酮尿症虽少见,但早期诊断和处理可避免智能低下,故也有其重要性。克汀病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旧称,而先天性愚型是唐氏体综合征的旧称。我们从三种病的基本缺陷出发,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是各种原因所致甲状腺素合成不足。甲状腺素除对脑分化起重要作用之外,是骨骼生长必需,它促进骨生长和成熟。因此,缺乏时可致生长迟缓,其中其主要影响在长骨,因而表现为四肢短小。唐氏综合征虽四肢也短,但其皮肤不粗糙而可鉴别。皮温低下与甲状腺不足所致代谢低下有关。甲低的各种临床表现基本缘于代谢低下,它无异常代谢产物堆积,故不会发生肝脾肿大或有异常代谢产物在体液中积聚并从尿、汗中排出所致的异味。甲低时面色也苍黄,因"面色蜡黄",可能导致错选。但是,甲低的症状都是"低下"的表现,虽脑发育异常,但从不发生任何形式的抽搐和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表现,所以E给以的"头和舌震颤"的条件,可以作为排除甲低的依据。苯丙酮尿症(PKU)是代谢缺陷病,因苯丙氨基酸羟化酶缺陷致高苯丙氨酸血症,成为生化缺陷和临床表现的核心。它除致中枢发育障碍外,过高的苯丙氨酸需经旁路代谢清除和排出,旁路代谢形成的苯丙酮酸和苯乙酸有异味,当它从尿、汗中排出使相应体液具霉臭味,而成为PKU临床诊断的重要特殊线索。唐氏体综合征是染色体畸变性疾病,多一条21号染色体使基因剂量不平衡而产生各种躯体异常。患者除生长迟缓外,肌张力低下,关节松弛而致过伸是其突出表现之一,肌张力低下虽非特异性症状,如PKU的BH4缺乏型也会呈肌张力低下;但结合A项给以的另一条件-第5指单褶,则是唐氏综合征体所具,而PKU不出现。综合以上,并延伸至临床鉴别诊断的这一类型题目,往往是同时给以相同表现,其次是相对特异,但在同时给以的其中二种病中会重叠,而最后一般总会给对某个病是相对特异的条件。这也就是我们在临床鉴别诊断常应用的"树枝"状的思路。

【单选题】
[10/89][单选,配伍题] 对选择lgA缺乏的主要处理原则是()
A.
避免输注含IgA的血制品
B.
应用胸腺素
C.
骨髓移植
D.
丙种球蛋白的替代疗法
E.
脱敏治疗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这是一组理解应用题,从题面上是考治疗,但本质上是考核二类主要的原发性特异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及与之相应处理原则。错选率两题类同。从上面对本题主导思想的认识,可推论对本题的正确回答应分三步(解决三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认识免疫缺陷病的基本分类,第二是二大类免疫缺陷的主要处理原则,第三是题中所给的具体疾病属于哪一类,它们分别有何病理和临床特征。原发性特异性免疫缺陷病分为两大类,即特异性细胞免疫(T细胞免疫)缺陷和体液免疫(B细胞)缺陷,后者又称为抗体缺陷病。有效的细胞免疫功能形成,依赖于来自胚胎和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进入胸腺,在胸腺素诱导下,分化成为成熟的T细胞释放至外周。在免疫原刺激下,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发生免疫应答。而体液免疫则有赖于具备分化成熟的B细胞,在抗原刺激时产生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两大类缺陷虽然都是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缺陷,但由于淋巴细胞是半衰期很短的细胞,因此完全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外源性输注淋巴细胞来纠正和补偿其缺陷。同时,二种缺陷的处理角度是不一样的。对T细胞缺陷,需诱导分化缺陷的T细胞分化成熟;因此能以外源性补充替代胸腺素达到治疗目的,或是直接给以彻底的免疫重建-植入有正常功能的免疫干细胞(包括骨髓移植的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者对B细胞缺陷也可以达到免疫重建的目的,但干细胞移植过程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对于B细胞而言,因具体执行免疫功能的是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因此有缺陷时可以通过外源性免疫球蛋白的替代治疗,补充自身的不足。按以上原则我们可回至题目看答题的第三步。第21题属体液免疫缺陷,虽然C、D都可作为治疗选择,但是题目给的条件是"常用",鉴于C是较复杂、有一定操作难度的治疗方法,因此,第12题应选择D。第11题,从题目上广义的理解该病是属于体液免疫缺陷,似乎可以给以免疫球蛋白的外源性补充替代。但选择性IgA缺乏是体液免疫中特殊的类型,此类病人无产生IgA的能力,然而产生IgM,IgG的能力正常;IgA对此个体而言是异性蛋白,当注入外源的IgA后会产生抗IgA的IgG,再次输入可引起致命的过敏反应,故不能补充替代。在一般的丙种球蛋白制剂中包括了IgM,IgA和IgG。和第21题一样,虽C也可作为治疗选择,但题目中给以的强词是"主要",而且是极重要的原则。因此,A应是最佳选择。错答D者是把本病与一般的免疫球蛋白缺陷相混淆。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单词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