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资格刷题搜题APP
下载APP
课程
题库模板
Word题库模板
Excel题库模板
PDF题库模板
医考护考模板
答案在末尾模板
答案分章节末尾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logo - 刷刷题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流行性感冒题库 - 刷刷题
流行性感冒题库
题数
10
考试分类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流行性感冒
售价
¥0
手机预览
收藏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去刷题
简介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流行性感冒
...更多
章节目录
题目预览(可预览10题)
【简答题】
[1/10]流行性感冒进一步检查
参考答案:

1.病毒分离有助于确定诊断。
2.血清学检测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3.胸片可提示有无下呼吸道感染。

参考解析:
【简答题】
[2/10]流行性感冒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

1.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炎,而全身症状较轻。传染性小,不易感染他人。确诊则需依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2.肺炎支原体肺炎起病较缓,咳少量黏痰或血丝痰,病情和缓,预后良好。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有效。冷凝集试验及MG型链球菌凝集试验效价升高。
3.其他钩端螺旋体病、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链球菌性咽炎及某些疾病的初期,如流行性出血热、肺炎球菌性肺炎、流脑、伤寒与麻疹等。

参考解析:
【简答题】
[3/10]患者,女性,60岁,既往体健。主因"高热、头痛、全身酸痛7小时"于2000年12月19日就诊。患者7小时前突然发热,最高体温39.7℃,伴头痛、全身酸...
参考答案: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流行性感冒。
(2)其诊断依据
1)患者老年女性,发病于冬季,有可疑流感接触史。
2)起病急,发热、全身酸痛等中毒症状严重,而呼吸道症状轻微。
3)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2.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炎,而全身症状较轻。传染性小,不易感染他人。依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可确诊。
(2)肺炎支原体肺炎起病较缓,咳少量黏痰或血丝痰,病情和缓,预后良好。冷凝集试验及MG型链球菌凝集试验效价升高。
3.进一步检查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作:
(1)取患者鼻甲黏膜印片或咽含漱液沉淀涂片固定染色后行细胞学检查,有早期诊断价值。
(2)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有助于确定诊断。
(3)胸部X线检查:老年人易出现肺部并发症,胸片有助于确诊。
4.治疗原则对症治疗包括解热镇痛药物和支持治疗。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10]流行性感冒流行过程
参考答案:

1.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一般为1~3天,传染期约1周。动物可作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污染的手、毛巾等间接传播。除了人-人传播外,也可有人-禽之间的传播。传播的速度与人口密度和流动速度有关。
3.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对同一型别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流感的易感人群主要有6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者、托幼机构儿童及在校的大中小学生、免疫力低下者。由于甲型流感抗原变异频繁,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对人类威胁最大。

参考解析:
【简答题】
[5/10]流行性感冒预防
参考答案:

1.流行病学监测
(1)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在发热、门急诊等设置监测诊室,医务人员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由哨点医院主管科室每日收集汇总,于每周一将本院各监测诊室数据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可分析流感活动状况。
(2)暴发疫情监测:发现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其他集体单位或某社区,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应及时报告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采样检测,以核实疫情。同时立即进行突发疫情上报,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2.实验室病原监测哨点医院每周采集5~15份流感样病例标本,样本采集后应当在4℃条件下,于24小时内运送至网络实验室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及鉴定,病毒抗原和基因特性分析以及耐药性监测。以及时发现流感病毒的变异。
3.血清学监测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选择不同人群,在流感流行前后采集血标本检测流感病毒不同亚型的抗体水平。对分析流感的流行趋势积累科学依据。
(二)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专栏、报刊、宣传画、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工地、社区等组织开展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要点为: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三)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流感的手段。疫苗需每年进行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
优先接种人群如下。
1.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
(1)6~59月龄婴幼儿。
(2)≥60岁老人。
(3)患慢性呼吸道病、心血管病、肾病、肝病、血液病、代谢性等疾病的成人和儿童。
(4)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和儿童。
(5)生活不能自理者和因神经系统疾患等自主排痰困难有上呼吸道分泌物等误吸风险者。
(6)长期居住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者。
(7)妊娠期妇女及计划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
(8)18岁以下青少年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
2.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播给高危人群的人员:
(1)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人员。
(2)敬老院、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工作人员。
(3)患流感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人群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3.禁忌者:
(1)对卵蛋白或任何疫苗过敏者。
(2)中、重度急性发热者。
(3)曾患吉兰-巴雷综合征者。
(4)医师认为其他不能接种流感疫苗者。
4.接种方法和时机:
(1)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或前一年仅接种1剂的6月龄至9岁儿童应接种2剂,间隔4周;以后每年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1剂。其他人群每年1剂。
(2)接种途径为肌内或深度皮下注射,建议婴幼儿选择大腿外侧肌内注射。
(3)我国大多数地区应在每年10月前开始接种。
(四)药物预防药物预防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高合并症风险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应选择对流行毒株敏感的抗病毒药物作为预防药物,疗程应由医师决定。与流感患者有明确接触者也可用中药预防。

参考解析:
【简答题】
[6/10]流行性感冒疫情处置
参考答案:

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对流感患者做好隔离工作,患者较多时可以就地隔离,减少传播的机会,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3天医学观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本地区在某一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如村庄、学校、幼托机构、工厂、公司等集体单位),短时间内出现较多聚集性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主动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建立学校、幼托机构流感或流感样病例聚集性发病的报告渠道。各级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于24h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在24h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同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开展疫情追踪,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在流行期间减少或暂停大型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必要时学校停课,停止使用共用教室,并做好消毒处理等工作。
(1)通风换气:发生疫情的单位在自然通风不良的地方增加机械通风设备,或停用空调设备。学校等公共场所应在课间等时间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2)空间消毒:重点场所、公用物品积极进行消毒处理,可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
(3)停课、停业:根据疫情规模,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4)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到达公共场所时应戴口罩,少去医院或卫生所等患者集中的地方诊病。
3.对易感人群的控制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重点为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公众用纸巾掩着口鼻打喷嚏、咳嗽,用过的纸巾妥善处理勿乱扔;在打喷嚏、咳嗽和擦鼻子后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患者;接触患者及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看护患者时戴口罩;通过良好的饮食、规则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减少压力和戒烟建立良好的机体免疫;尽量不去公共场所等。
(2)药物预防:在流感暴发初期,高危人群(48h内)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甲基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可有效预防流感。此外,中药(方剂或合剂)也可用于预防。
(3)接种流感疫苗: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3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每种疫苗均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3种流感灭活病毒或抗原组分。对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接种流感疫苗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流感暴发流行时,如确有必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可采取应急接种措施,保护老年人、幼儿、慢性病患者、体弱多病者等易感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对于部分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如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慢性病发作期、严重过敏体质者、12岁以下儿童禁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参考解析:
【简答题】
[7/10]流行性感冒诊断要点
参考答案:

1.流行病学资料流感多发季节或该地区有流感流行,有明确流感患者接触史或属群体发病者之一。
2.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明显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4.确诊靠分离到病毒。

参考解析:
【简答题】
[8/10]流行性感冒概述
参考答案:

1.概念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流感的临床特点为急剧起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2.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正黏科病毒,多呈球形,直径80~120nm含单链RNA。根据其内部和外部抗原结构不同,分为甲、乙、丙3型。其核心为单链核糖核酸蛋白,有型特异性。外层为双层脂质,其上有两种主要的表面糖蛋白,即血凝集素(HA.和神经氨酸苷酶(NA.,两者均有亚型和株的特异性和免疫原性。H抗体为中和抗体,有预防作用,N抗体能抑制病毒由细胞释放,减少传染性。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或丙C.型,同型病毒又区分为若干亚型。目前全世界主要流行株为甲3(H3N2)和新甲1(H1N1)。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易于发生变异,最常见于甲型。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即被灭活。对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如乙醚、甲醛、升汞、氯等均敏感。但耐低温及干燥,真空干燥下或-20℃以下可较长期保存。在自然条件下,B、C两型仅对人致病,而A型对人和猪、马和禽类均致病。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主要是患者、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不持久,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
(4)流行特征流感病毒传染性强,特别是甲型流感,常引起大流行,多发生于冬季,主要发生于人群聚集的地方,流行后人群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乙型流感常引起局部小流行。丙型流感多为散发感染。
4.病理
单纯流感的病变主要为上中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和脱落,约2周后恢复。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征为肺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气管与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如继发细菌感染,则可呈化脓性炎症。

参考解析:
【简答题】
[9/10]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
参考答案:
流感流行呈一定季节性和周期性,但大流行可发生在任何季节,并且可以迅速蔓延至全球。我国流感南北方流行季节不同,北方地区一般在冬春季流行,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流感突然发生,蔓延迅速,发病率高;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儿童及少年有较强的威胁;受人体免疫力影响小。
参考解析:
【简答题】
[10/10]流行性感冒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

主要为支持及对症治疗。休息、多饮水,适当给予退热、镇静、镇咳和祛痰等对症治疗。儿童应避免应用阿司匹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若继发细菌感染,应针对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及早使用适宜抗生素。

参考解析: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单词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