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资格刷题搜题APP
下载APP
课程
题库模板
Word题库模板
Excel题库模板
PDF题库模板
医考护考模板
答案在末尾模板
答案分章节末尾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logo - 刷刷题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营养与食品卫生综合练习题库 - 刷刷题
营养与食品卫生综合练习题库
题数
12
考试分类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营养与食品卫生综合练习
售价
¥5
手机预览
收藏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去刷题
简介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营养与食品卫生综合练习
...更多
章节目录
题目预览(可预览10题)
【简答题】
[1/12]食物中毒分类、分级与紧急报告制度
参考答案:

一、病原学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2.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是指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食入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食入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二、事故分级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四级。三、紧急报告制度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2.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3.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者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4.其他需要实施紧急报告制度的食物中毒事故。
四、报告内容、方法和时限
(一)报告内容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求,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的进程,内容包括事件基本信息和事件分类信息两部分。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分别填写基本信息报表和相应类别的事件分类信息报表。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等。首次报告尚未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可能存在隐患的事件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波及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及拟采取的措施。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分布)、危害程度、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初次报告要求快,有很强的时效性,信息可以简单,应在获取信息最短时间内完成,目的是尽快使上级部门了解发生的事件,争取现场调查控制的时间。
县级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做好记录,进行核实,立即启用网络报告系统进行报告。进程报告要求新,报告次数不限,但是重大及特别重大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附件信息必不可少,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反应疫情的动态。结案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对整个事件调查处理工作的全面回顾与总结,报告要求基本信息、详细信息、附件信息全面。结案总结报告应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上报。
(二)报告方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上直接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同时,按照相关规定通过电话或传真、报告卡等方式逐级报告。县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事件报告后,应逐级及时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汇总、统计、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报告时限和程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事件的性质,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件的进展态势。

参考解析:
【简答题】
[2/12]2005年3月5日,某单位9人在某海鲜店吃海鲜,食用后3小时陆续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神志恍惚等神经精神症状。
参考答案:

诊断依据:
(1)中毒病人在相同的时间有共同的食物食用史。
(2)病人的临床症状基本相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神志恍惚等神经精神症状。
(3)潜伏期短、集中发病。

参考解析:
【简答题】
[3/12]某市举行大型运动会,有1000人参加。7月11日晚上6时左右900人食用了由一家饮食服务中心提供的盒饭,食谱为:烤鸡、咸菜肉丝、咸蛋、红烧牛肉、冬瓜、...
参考答案:

接到本起疫情的报告电话时,需要询问和记录、上报的主要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患者的主要症状或临床表现;
(2)已采取的措施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12]常见食物中毒处理要点
参考答案:

常见食物中毒处理要点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对患者的紧急处理
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2.采取患者血液、尿液、呕吐物标本,以备送检。
3.迅速排毒处理,包括催吐、洗胃和导泻。
(1)催吐:如果服用时间在1~2小时内,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g加开水200ml溶化,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g捣碎取汁用200ml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食用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g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g,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对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15g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若是误食了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的饮料灌服。如果经上述急救,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4.治疗原则: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使用特效解毒剂,防止心、脑、肝、肾损害。(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患者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实验室诊断资料进行诊断。
要掌握以下原则: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可疑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品后,发病快速停止。
2.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临床表现为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
3.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也较短。
4.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5.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采集样品如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6.实验室诊断以确定病因。
(1)样品应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往实验室检验,不能及时送样的应在现场对样品进行妥善保管。
(2)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推断中毒原因和毒物的性质,选择检验项目。
(3)实验室在收到毒物样品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检验,检验结果的报告一般最迟不得超过5天。当估计到实验室条件不足时应果断请求上级机构或有条件的部门予以支持。
(4)为检查样品的毒(性)力,可在检验同时进行动物实验。由于采样、用药或技术上或学术上的原因,未取得实验室诊断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但必需由3名以上副高职食品卫生专家判定。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诊断
1.流行病学特点:多数原因是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食用。其次为食用含有大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不新鲜蔬菜所致。
2.临床表现: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除有一般症状外,可见口唇、耳廓、指甲,甚至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出现青紫等组织缺氧表现,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加快、嗜睡或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砷中毒的诊断
1.流行病学特点:引起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误食,即把砒霜当成碱面、食盐或淀粉使用,或误食拌有含砷农药的种粮。水果、蔬菜中含砷农药残留量过高。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中含砷较高等也可引起中毒。
2.临床表现:潜伏期短,仅为十几分钟或数小时。患者口腔及咽喉有烧灼感,口渴及吞咽困难,口中有金属味。随后出现恶心,反复呕吐,甚至吐出黄绿色胆汁,重者呕血、腹泻,初为稀便,后呈米泔样便并混有血液。症状加重时全身衰竭,脱水,体温下降,虚脱,意识消失。肝、肾损伤者可出现黄疸、尿少、蛋白尿等症状。重症患者出现头痛、狂躁、抽搐、昏迷等精神系统症状。抢救不及时可因呼吸中枢麻痹于发病1~2天内死亡。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
1.流行病学特点:
①误食农药拌过的种子或误把有机磷农药当作酱油或食用油而食用,或把盛装过农药的容器再盛装油、酒、及其他食物等引起中毒。
②喷洒农药不久的瓜果、蔬菜、未经安全间隔期即采摘食用,可造成中毒。
③误食农药毒杀的家禽。
2.临床表现:中毒的潜伏期一般在2小时以内,误服农药纯品者可立即发病。根据中毒症状的轻重可将急性中毒分为三度。
①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多汗、流涎、胸闷无力、视力模糊等,瞳孔可能缩小。血中胆碱酯酶活力减少30%~50%。
②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肌束震颤、轻度呼吸困难、瞳孔明显缩小、血压升高、意识轻度障碍、血中胆碱酯酶活力减小50%~70%。
③重度中毒:出现瞳孔缩小如针尖大,呼吸极度困难、青紫、肺水肿、抽搐、昏迷、呼吸衰竭、大小便失禁,少数病人出现脑水肿。血中胆碱酯酶活力减少70%以上。上述症状中以瞳孔缩小、肌束震颤、血压升高、肺水肿、多汗为主要特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某些有机磷农药,如马拉硫磷、敌百虫、对硫磷、伊皮恩、乐果、甲基对硫磷等有迟发性神经毒性,即在急性中毒后的第2周产生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软弱无力、运动失调及神经麻痹等。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治疗
1.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治疗:轻症中毒一般不需要治疗,重症中毒要及时抢救和治疗。对重症患者应迅速予以催吐、洗胃、灌肠和导泻。特效治疗可采用1%亚甲蓝(又称美蓝),通常将1%的亚甲蓝溶液以25%~50%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用量为每次1~2mg/kg。也可小剂量口服,剂量为每次3~5mg/kg,每6小时1次或一日3次。使用亚甲蓝抢救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特别注意亚甲蓝用量一定要准确,不得过量,否则不但起不到解毒的作用,反而会加重中毒。另外用美蓝抢救的同时应补充大量维生素C,这样会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2.砷中毒的治疗:砷中毒的抢救原则为快速地、尽可能地将有毒物排出,及时应用特效解毒剂和对症治疗。排出毒物应采用催吐、洗胃。然后立即口服氢氧化铁。特效解毒剂有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丙醇等。对症处理应注意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3.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急救与处理原则为快速排除毒物,及时应用特效解毒剂,同时注意对症治疗。(1)排除毒物:迅速给予中毒者催吐、洗胃。为彻底排除毒物,必须反复、多次洗胃,直至洗出液中无有机磷农药臭味为止。洗胃液一般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者清水,但误服敌百虫者不能用苏打水等碱性溶液,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氯化钠溶液。但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及乐果等中毒时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以免这类农药被氧化而增强毒性。
(2)应用特效解毒剂:轻度中毒者可单独给予阿托品,以拮抗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解除支气管痉挛,防止肺水肿和呼吸衰竭。中度或重度中毒者需要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如解磷定、氯

参考解析:
【简答题】
[5/12]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程序
参考答案: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程序
一、报告与登记
1.登记内容
(1)基本信息
1)食物中毒报告人的姓名、性别、职业、联系电话。
2)食物中毒报告的时间、方式。
3)发生食物中毒的时间、地点、中毒人数、中毒症状及严重程度等。
4)对中毒人员的救治情况,救治地点以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等。
(2)其他信息
1)对来源于上级部门的食物中毒信息,要掌握领导的指示或要求。
2)对来源于下级机构的食物中毒信息,要针对所提出的要求或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3)对来源于医疗机构的食物中毒信息,应要求医疗机构保存病人呕吐物、排泄物等样品。
4)对来源于消费者投诉的食物中毒信息,应按属地管辖的原则处理。
2.及时报告:接到食物中毒信息报告后,应立即直接向本单位主管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建议或意见。本单位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及时作出决策,并根据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前期准备根据食物中毒的接报情况,清点准备调查处理必备物品。
1.采样工用具:无菌容器(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等)、刀、剪、勺、镊子、吸管、灭菌生理盐水试管(5ml)、选择性培养基、消毒棉拭子、采便管、运送培养基、无菌平皿和特殊采样棉球、一次性注射器、灭菌试管、75%酒精棉球、酒精灯、记号笔等。以上物品必须标明消毒、配制日期及有效期。
2.现场快速检验、测量设备:如食物中毒快速检测箱、表面和中心温度计、消毒剂试纸等。计量、测量等仪器必须年检、校验合格。
3.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个案现场调查表)、样品采样记录表、卫生学调查表等。
4.其他必备物品:如无菌采样服装、应急灯、车载冰箱或样品低温保存箱等。
5.行政执法文书: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监督意见书、责令改正通知书、行政控制决定书、样品采样单、封条、证据保存决定书等。
6.取证工具: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
7.通知实验室做好相关检测的准备:告知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提出拟检测的实验室项目以及检测时间。8.交通工具:现场检测车、现场调查用车、指挥车、救护车等。
三、开展流行病学与现场卫生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中毒患者和同餐进食者的调查,对可疑中毒食品加工现场的卫生学调查,采集样品进行现场快速检验和送实验室检验等。
(一)中毒患者和同餐进食者的调查在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向患者或知情者详细了解有关发病的情况(时间、发病经过、症状、体征、精神状态、呕吐物与腹泻物的形状、诊治等)和发病前就餐情况、可疑餐次的进食时间和进食食物种类及数量等。对患者的每个症状进行仔细调查和记录,如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应注意程度、频率、部位、先后顺序等;注意首发病状、主要症状及特殊症状,如指甲口唇青紫(亚硝酸盐)、阵发性剧烈抽搐(毒鼠强)、手颤、心慌、头晕(瘦肉精)。对同餐次进食者的调查主要是可疑餐次的进食时间和进食食物种类及数量等。通过调查要了解:发病人数、可疑餐次的同餐就餐总人数及去向、共同进食的食物、临床症状和体征、推算平均潜伏期、诊治及用药、治疗效果等,并提出控制措施。
(二)对可疑中毒食品的调查可疑餐次的食谱调查、根据食谱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确定调查的重点食品、原辅料来源、食品加工、烹调方法,加热温度和时间、储存和运输情况、工用具容器的卫生及使用、生熟分开、餐具洗消、食品存放条件、温度和时间、剩饭菜的保存与处理、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知识等。
(三)中毒食品加工场所现场监督检查中毒食品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工具及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现场检查或勘察,搜索造成食物中毒的污染环节。制作可疑食物生产或加工的工艺流程图,并依据HACCP原理,分析造成食物中毒的污染点及原因。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包括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加工人员、服务人员等。
四、样品采集和送检
1.采集样品要及时全面
(1)食品:尽量采取中毒餐次的剩余食品,无剩余食品时,采食品包装或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洗涤盛过食品的容器取洗液,必要时采半成品或原料;
(2)涂抹:包括刀、墩、容器、冰箱、水池下水道口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可疑中毒食品的物品,也可用刀刮物品表面取样;
(3)大便:必须用采便管采样;
(4)呕吐物:取呕吐物或洗胃液,呕吐物已处理掉时涂抹被呕吐物污染的物品;
(5)血液:怀疑细菌性食物中毒时采急性期(3天内)和恢复期(2周左右)静脉血3ml,同时采正常对照;(6)食品加工人员带菌采样:采便、涂抹手、鼻、咽和有感染灶的皮肤等;(7)特殊采样:如怀疑化学性中毒时应采尿液等。
2.采样注意事项
(1)食物中毒采样量不受常规数量的限制;
(2)样品应尽快送实验室检验,最迟不超过4小时;
(3)细菌性食物中毒必须无菌采样;
(4)采样记录要详细;
(5)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采样容器必须彻底洗刷干净;
(6)对洗刷消毒间、冷荤间、冰箱、可疑食品存放地点等可能存留致病菌的重点部位进行重点采样。五、采取卫生行政控制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续发卫生监督部门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疑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封存可能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责令收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等。
六、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一)评估食物中毒控制措施及其效果根据食物中毒调查的情况,对先前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现场评估。如食物中毒的事态得到控制,说明所采取的措施有效;如食物中毒的事态未得到较好的控制,说明所采取的措施存在问题,应及时修正或纠正。
(二)对流行病学调查、食物和环境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的资料进行分析
1.通过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确定可疑食物、餐次与中毒关系。
2.运用HACCP原理及方法,分析可疑食物受到污染并导致食物中毒的途径或原因。
3.基于实验室检验的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食物和环境调查的情况,确定造成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三)撰写食物中毒调查报告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包括:小结,介绍,背景,方法(流行病学,食物及环境调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食物及环境调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讨论,建议,附件。
撰写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行政报告,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

参考解析:
【简答题】
[6/12]营养调查的目的
参考答案:

1.了解不同地区、年龄和性别人群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现况。
2.了解与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的居民体质与健康状态,发现与食物不足和过度消费有关的营养问题和造成的营养不平衡人群。
3.评价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分析其变化走向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4.为营养监测和营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5.为国家制定营养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解析:
【简答题】
[7/12]1993年6月13日,某校学生约450人在课间餐饮用瓶装消毒酸奶,饮用后2~4小时内有152人发病。主要症状为剧烈呕吐,有的多达10余次;其次为腹痛、...
参考答案:

3.食物中毒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1)食物中毒发生经过;
(2)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治疗和病人预后情况;
(3)分析和结论(引起中毒的食品,致病因素,中毒暴发的原因与条件,检验结果,最后诊断);
(4)控制和预防措施。

参考解析:
【简答题】
[8/12]营养调查的方法
参考答案:

营养调查是描述性研究,各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主要有询问、记录、测量、实验室检测等。人群营养调查的样本抽取应遵循随机的原则,可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抽样方法。
1.膳食调查膳食调查既是营养调查的基本组成部分,本身又是独立的内容。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有称重法、记录法、膳食回顾法、化学分析法和食物频率法。调查得到的膳食食物量要通过食物成分数据库(食物成分表)计算统计出各种营养素的数量。
膳食调查所采用的问卷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封页,用于记录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及入户时间。
(2)三天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登记表,用于称量每一天的食用量。
(3)三天家庭烹调用餐人次数登记表,用于计算用餐人日数。
(4)24小时正餐回顾询问表十正餐以外的零食、饮料和营养素补充剂的消费询问表,用于膳食、零食及营养素补充剂食用情况的记录。
由于膳食调查涉及面广,工作繁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保证调查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前期准备工作:
1)膳食调查是一项牵涉面广、花费时间多,需要细致认真工作。调查者必须得到居民的配合才能取得可靠、准确的数据。因此,调查之前要做好宣传工作,向被调查户的居民说清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取得他们的支持。
2)调查之前,调查员要做好入户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全套表格、工作手册和称量器具。
3)使用统一提供食物秤,最大称量5kg,精确度1g。调查员在入户前应使用标准砝码进行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为了准确称量食物量,要求调查员每天入户时均要携带食物秤。
4)现场调查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使调查员掌握统一膳食调查方法,达到技术要求方可承担膳食调查工作。
调查员膳食调查培训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了解本地食物供应情况,主副食品种和单位重量。②掌握食物编码的使用方法,注意食物编码和食物重量一致。③要求调查员能够协助被访问者估计食物重量学会借助"膳食营养调查图谱"估计食物重量,以提高膳食调查数据的质量。
(1)称重法:称重法可以用于调查个人、家庭和集体单位,一般调查3~7天,调查期间要对每餐所吃主、副食的生重、熟重及剩余食物称重,并根据实际用餐人数计算出每人每天摄入的各种生食物数量,查阅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该方法准确但比较耗费人力、物力。
以油和调味品的称重法为例,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如下:
1)家庭三天入户称重记账法(图5-2)(油和调味品消费量):将被调查户调查开始前各种油和调味品的结存量,三天调查期间每天的购进量,废弃量及三天结束时各种油和调味品的剩余量--称量记录。并记录三天内所有在被调查户进食的人员情况。
2)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调查的注意事项:①食物的容器应与第一次称量时保持一致;②如果在调查期间,有吃完的,一定要将容器称量作为剩余量;③如果食用油和调味品在调查期间有的分装到其他容器中,例如炸食品的食用油没有废弃,而是装在别的容器中备用,这部分应该放入剩余量中。再如调查中被调查户做腌菜,盐用去很多,但是腌菜不是在调查期间消费或没有消费完,其中消耗的盐量也应该考虑到剩余量中。
3)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登记表应记录的内容:①食物名称:只对食用油和调味品进行称重,食用油需要标明具体名称。如果食用的调味品没有包括在列出的名单中,请在空列中填写。②食物编码:按照附录提供的"各类食物及其制品编码"填写。
注意:①此项不能空项,否则无法按照我国食物成分表进行计算;②填写的编码和填写的食物名称一致;③如果调查中出现编码表中没有的食物,请使用相近食物的编码。
4)结存量(克):调查前油和调味品现存的数量。
注意:①若家中的结存量大,可以用小容器称出约四天食用量;②同一食物多个容器的都要称重;③食物容器一定要记清;④如果第一次入户称量时,家中现存的油或调味品和容器一起称重,最后一次入户称量时盛装的油或调味品用完了,应将盛具单独称量,作为剩余量记录下来;⑤购进量或自产量(克):调查期间将每天购进、自产或由其他途径进入该调查户的食用油和调味品按调查日和食物名称填入相应的格中;⑥废弃量(克):记录每天食用油和调味品的废弃量,例如炸食品剩余的食用油,如果丢掉就应该估计量,并将其记录为废弃量;⑦剩余量(克):三个调查日结束时,将各种食用油和调味品连同原来的容器再次称量后填入表内。

(2)记账法:记账法适用于有详细账目记录的集体单位。该方法通过查账或记录被调查单位一定时间内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用餐人日数,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的食物消耗量,一般可统计一个月,一年四季各进行一次。该方法比较简便,节省人力、物力。
(3)膳食回顾(询问)法:膳食回顾(询问)法,简称24小时回顾法,即对被调查者连续三天(一般由最后一餐向前推24小时)各种主、副食摄入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包括在外就餐),获得个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借助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能量和营养素。该方法简便易行,但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粗略。
24小时回顾调查的内容:
1)个人姓名和编码:将"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登记表"中家庭成员姓名和个人编码抄写到用餐登记表中,请认真与"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登记表"核对,家庭成员编码和登记表一致性。
2)当日人日数:在家和在外就餐都要进行膳食摄入量的询问,一般情况下当日人日数应为1.0个人日。确有客观原因某一餐询问不到,要按餐次比计算当日人日数。
例如家庭某一成员仅询问到早中两餐,餐次比若是0.2、0.4、0.4,当日人日数=1×0.2+1×0.4=0.6。应尽可能保证得到每个被调查者3天的膳食记录。
3)原料名称和原料编码:按照每种食物的构成写出原料名称,并填写相应的原料编码。
膳食回顾调查的注意事项及关键点:
1)附录"食物及其制品编码"中出现的食物均被视为食物原料。
2)混合制作的食物需要拆分为食物编码表中有的原料后分别记录原料名称、编码和量。
3)填写原料编码时,注意核实编码是生食还是熟食。要保持原料名称和原料编码及原料量三者的统一。例如馒头,如果原料填写面粉,对应面粉的食物编码和重量;如果原料填写馒头,对应馒头的食物编码和重量。再者根据食物的烹调方式,选择对应的编码:如大米-米饭-粥;面粉-馒头-面条应分别选择对应的编码。
4)注意不要遗漏进食量少的食物。如猪肉末炒圆白菜,其中肉末的量不能忽略。
5)每餐食用油和调味品的量不必询问。
6)食物摄入量应在合理范围之内。
7)入户前,发给被访问者用于估计食物重量的&quo

参考解析:
【简答题】
[9/12]控制食物中毒关键点
参考答案:

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主要针对其发生的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其发生。强调要防止细菌污染食品,控制食品中细菌的繁殖,食用前要彻底加热以杀灭病原菌。
对于真菌性食物中毒,除了要强调防止真菌污染食品,控制食品中真菌的繁殖外,还要做好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教育商家不出售霉变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对于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主要是做好宣传教育,加强市场监管。如广泛宣传食用河豚的毒害。
教育群众要不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避免误食等。对于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要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者。如违法向食品中添加非食品添加剂或使用过量食品添加剂等。还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防止食品被环境污染物污染,加强食品安全。

参考解析:
【简答题】
[10/12]毒鼠强属急性杀鼠剂,对人畜有剧毒。1991年,化工部、农业部分别发文禁止使用毒鼠强。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毒鼠强的生产和使用屡禁不止,中毒事件常有发生...
参考答案:

预防:为了防范小儿鼠药中毒,对中毒小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对制售违禁药物行为的打击力度,防止违禁药物的扩散。
(2)加强鼠药的管理,注意加强小儿的看管,提高防范中毒的意识。
(3)小儿患病应及时到专业儿科医院就诊。

参考解析: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单词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