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资格刷题搜题APP
下载APP
课程
题库模板
Word题库模板
Excel题库模板
PDF题库模板
医考护考模板
答案在末尾模板
答案分章节末尾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logo - 刷刷题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中国传统道德题库 - 刷刷题
中国传统道德题库
题数
48
考试分类
中国传统道德
售价
¥5
手机预览
收藏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去刷题
简介
中国传统道德
...更多
章节目录
题目预览(可预览10题)
【简答题】
[1/48][名词解释]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参考答案:
《孟子公孙丑上》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
参考解析:
【简答题】
[2/48][名词解释]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参考答案:
有力气就要帮人抗东西,有钱就要分给有需要的穷人,有见识就要传播给别人。墨家所说的“兼爱”,不仅仅是内心的一种情感,还是一种实际的利人行为。“疾”、“勉”、“劝”三字,体现了一种尽己为人的精神。
参考解析:
【简答题】
[3/48][名词解释]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参考答案: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回报别人的怨恨,怎么样?孔说:假如是这样,那用什么往返报别人的恩德呢?应用直率回报别人的怨恨,用恩德回报别人的恩德。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48]比较分析儒、墨、道、法四家义利观的得失,并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义利关系?
参考答案:

1、儒家的得失:
儒家的贡献:
(1)儒家追求并弘扬仁义;
(2)在义利观上,儒家主张先义后利;
(3)儒家主张私利服从公利;
(4)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际和谐。
儒家在义利观上的失误:
(1)看到了义和利的对立,没有看到二者是一个统一体,其表现就是重义轻利,甚至是存义忘利、去利怀义。
(2)在肯定和追求公利的同时,在理论上却不言利,甚至在情感上耻于言利,
(3)在价值导向上,儒家强调义高于利的绝对价值,但把实现这一高尚的人生理想的希望寄托在贪婪而自私的地主阶级及其王侯权贵身上,看不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动力。
2、墨家对先秦义利论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
(1)墨家看到了义利的统一,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即尚义又贵利。
(2)墨家在价值导向上追求天下、国家、人民之大利、公利。
墨家的缺陷在于
(1)看到了义利之统一,却忽视了其对立。
(2)把义归结为利,认为义即大利、公利。因而在认知方法上、思维方式上又有简单化、绝对化的趋势。
(3)墨家义利论中还有一种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思想。
3、法家的得失:
法家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义利论的贡献主要有:
(1)现实精神;
(2)明确区分了公利与私利;
法家的义利论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1)概念内涵上的简单化,只承认公利中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这一特殊形态,抹杀了其它形态及其丰富内容,对私利也未提示其丰富的内涵。
(2)公私关系上存在简单化、绝对化的缺陷,他们只看到了对立,却无视统一。
(3)法家完全否认义的存在和功能。
(4)把利看成是最高的、最根本的追求和价值。法家完全否认道德的存在和功能。
(5)法家的义利观在道德价值导向上几乎一无可取。
4、道家的得失:
道家对先秦的义利论几乎没有什么贡献,但在思维方式上,道家有其优势,道家认为义利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

参考解析:
【简答题】
[5/48]列举中国古代人性论方面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先秦关于人性的争论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有善恶论、性善恶混杂论和人性三品论等。
性善论的代表是孟子,认为“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也”;
性恶论的代表是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无善无恶论的代表是告子,“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之无分善恶也,犹水之无分东西也”;
性有善有恶论的代表是世硕,认为人性有善与恶两个方面的矛盾;
性善恶混杂论的代表是杨雄,“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性三品论的代表是董仲舒(人性分为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和韩愈(人性分为上、中、下品人性)。

参考解析:
【简答题】
[6/48][名词解释] 内圣外王
参考答案:
由道家提出后来成为儒家的人生理想,“内圣”指塑造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境界,“外王”即在人生过程中充分展示善良本性,达到至善。
参考解析:
【简答题】
[7/48][名词解释]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参考答案:
这句话表达了董仲舒的义利观。“正其谊”与“明其道”都是指义的要求,特别指公利。“谋其利”和“计其功”则指的是利,多为私利,表达了董仲舒重公利而轻私利的思想。
参考解析:
【简答题】
[8/48][名词解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参考答案:
韩愈《师说》——老师是传授真理,讲授学业,解除迷惑的。没有听到真理,未能对学业精熟,对学生的迷惑不能解除,则不是真正的老师。
参考解析:
【简答题】
[9/48][名词解释] 知耻近乎勇。
参考答案:
《礼记·中庸》勇是勇于改过。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
参考解析:
【简答题】
[10/48]简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含义。
参考答案: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解析: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单词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