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资格刷题搜题APP
下载APP
课程
题库模板
Word题库模板
Excel题库模板
PDF题库模板
医考护考模板
答案在末尾模板
答案分章节末尾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logo - 刷刷题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民族志题库 - 刷刷题
民族志题库
题数
182
考试分类
民族志
售价
¥15
手机预览
收藏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去刷题
简介
民族志
...更多
章节目录
题目预览(可预览10题)
【简答题】
[1/182][名词解释] 玛纳斯
参考答案:
《玛纳斯》是一部柯尔克孜族家喻户晓的英雄史诗,经民间艺人玛纳斯奇(演唱《玛纳斯》的艺人)演唱流传下来。经整理、共有20余万行,240多万字。长诗分八部分,先后叙述了传说中的英雄玛纳斯八代人前仆后继抗击侵略者、为民除害谋福利的伟大业绩。八部史诗均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玛纳斯》不仅是一部规模宏大的文学遗产,而且是研究柯尔克孜族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社会经济、家庭婚姻、语言文学等的百科全书。
参考解析:
【简答题】
[2/182]谈八旗制度的建立及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八旗制度在建立之初,就兼有军事、生产、行政三种职能,所有成员都分别隶属于各旗,“出则为兵,人则为民,平时生产,战时出征。”这样,八旗制度是一个集生产、行政、军事、刑法、民生等各种职能兼而有之的一种国家组织形式。
建立:公元1601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族牛录制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公元1615年又建立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满洲八旗组织正式建成。并于公元1635年完成了对“蒙古八旗”的编立、至公元1642年最后编成“汉军八旗”。前后经过27年之久,八旗组织才全部完成。以后虽有增编,但八旗制度始终没有再变动,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清末。
历史意义:八旗制度从初创到解体,经历了300年,是一种兵民合一,全民皆兵的,集军事、行政、经济等方面的一种制度,它对整个满洲清王朝的历史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1)加强了女真族的军事实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八旗的管辖之下,八旗内部军纪严明,骁勇善战,在与明朝的军队和一些农民政权的对抗中,取得节节的胜利。
(2)加强了中央集权。八旗制度不仅是军事制度,也是调节皇权和官僚,官僚集团内部关系的制度。
(3)扩大了疆域同时也加强了统一国家多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4)加强了清王朝的经济实力。八旗制度还具有经济方面的作用。八旗制度是一种军民合一的制度,旗人在战时则为兵,平时则为农民,这些都保障了充足的劳动力,使农粮得到了充足的补给。

参考解析:
【简答题】
[3/182][名词解释] 欧罗巴人种
参考答案:

体质特征主要是:白皮肤,黄色波状头发,再生毛发达,颧骨不高,颌突不明显,面长鼻高,眼呈灰褐色,薄嘴唇,身材较高大。其下分北支、南支及各种地区性类型集团。过去主要分布在欧洲,19世纪随殖民扩张而散布全世界,约占全球人口43%。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182][名词解释] 质性研究
参考答案:

一种在社会科学领域对量化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是一种对单一个案进行独特性和复杂性的探讨,追踪事物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全过程。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

参考解析:
【简答题】
[5/182]试述瑶族的“瑶老制”、“石牌制”的内容及其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

“瑶老”之名,出现于元明以后的史籍上。它可以上溯到宋代文献上的“瑶酋”(制),甚至更早,它本质上是具有血缘和地缘双重性质的瑶族村寨在内部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
“石牌”制是瑶族扩大了的地缘组织,是以一个或若干个村寨为单位,对于防盗贼、保护生产、婚姻聘礼、保护外来正当商人,处理纠纷等问题订立共同遵守的规约,这种规约称为“石碑律”,刻在石碑上,称作石碑。石碑头人组织作为石碑的常设机构,起到调节民事纠纷和指挥对外抗敌的作用。

参考解析:
【简答题】
[6/182][名词解释] “僧差’制度
参考答案:

西藏的门巴族在旧西藏(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曾经是政教合一的制度,掌握政权的“活佛”大喇嘛,为了确保其统治,同时也为了确保寺院拥有充足的杂役僧、工匠僧和武僧,制定了“二丁抽一”、“三丁抽二”的政策。所谓的“二丁抽一”、“三丁抽二”,是指一家人有两个儿子的,其中一个儿子必须出家为喇嘛,如果有三个儿子,则其中两个儿子必须出家为喇嘛,这就是旧西藏法律所规定的支僧差制度。

参考解析:
【简答题】
[7/182]民族志主要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民族志主要有以下特点:
A.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一种对单一个案进行独特性和复杂性的探讨,追踪事物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全过程。
B.参与观察的产物。民族志的写作需要深入进行实地调查获取资料。
C.厚重细致的描述。通过事物本身的细节来表达和深描事物的本质。
D.与自然主义的区别。民族志重视了解事物内部的结构和关系、事物的背景。
E.与理论探索的作品的异同。
同,进行理论分析。
异,首先考虑的是搞清楚要调查的事物,进行细致的描述。而不是证明某种理论。其次是在描述中对理论进行讨论和解释。

参考解析:
【简答题】
[8/182]概述基诺族的农村公社。
参考答案:

20世纪50年代初,基诺族基本保持了原始农村公社的社会形态,处在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发展阶段。基诺族农村公社是由不同氏族成员共居的地缘村落,每个村社都是一个独立的村寨。村社各有其标有传统界桩的土地界限,界内的土地归村社所有,他人不可侵占,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是村杜公有,其内部占有形式则分为村社公有、氏族或父系大家庭公社所有、个体家庭私有3种,但公有制是主要的。在农业生产中盛行换工互助,狩猎中盛行原始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原始租佃、雇工、借贷关系已经发生,但并未出现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基诺族接受封建中央王朝和车里土司统治由来已久,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和土司头人制。傣族土司通过任命基诺族长老为头人,实施间接统治。长老制又称寨老制,是基诺族社会传统的政治制度。“寨老”基诺语称为“卓巴”。村社一般有两个长老,首席寨名叫卓巴,次为卓生,他们由特定的古老氏族的最年长者担任,主要负责主持各种祭把祀仪式和维护山寨居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解析:
【简答题】
[9/182]维吾尔族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维吾尔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7世纪初,韦纥(hE.等部族组成为“回纥”的部落联盟。学术界普遍认为,回纥就是维吾尔族的直系先民。
9世纪中叶,回纥汗国崩溃,部分少数南下,其余西迁。一支迁至新疆西部和中亚,为葱岭西回鹘;一支迁往吐鲁番,为高昌∕西周回鹘;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一带,为河西∕甘州回鹘。葱岭西回鹘和高昌回鹘分别建立地方政权,他们与自古居住在当地的印欧语系部族和分布在此地的汉族、羌人、吐鲁番人及后续迁入的契丹人、蒙古人长期融合,到明代时,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以下几个阶段阐述维吾尔族的形成:
A.回纥汗国时期(744—840);唐朝帮助建立回纥汗国,唐册封其为怀仁可汗。
B.西迁后的回鹘时期;西迁的回鹘人休养生息,重整旗鼓,先后建立相互独立的政权。
C.西辽和蒙古统治时期的维吾尔族;1209年,蒙古军队西征,高昌回鹘奇兵臣附蒙古,从此被称为畏兀儿,近维吾尔。14世纪,蒙古察合台后裔兼并窝阔台汗国领地,建立地方政权察合台汗国。
D.明清时期。16世纪初期,天山南部维吾尔地区建立以喀什葛尔为中心的喀什葛尔汗国地方割据政权,又称叶尔羌汗国。1644年清朝建立,叶尔羌汗国与之建立臣附关系。
E.辛亥革命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F.新中国成立到今天。

参考解析:
【简答题】
[10/182][名词解释] 北美洲的新兴民族
参考答案:

指的是美洲被西方殖民者发现后开始的以欧洲移民为主、结合其他一些种族成分而形成的现代民族。在北美,新兴民族主要指的是美利坚人、法裔加拿大人和英裔加拿大人。

参考解析: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单词鸭